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蔬實部 > 菜 > 邪蒿 邪蒿 xiéhāo 傘形科植物邪蒿的乾燥全草。葉紋皆邪,故稱。多年生草本,莖直立,有分枝。葉矩圓形。主治痢疾,惡瘡,脾胃腸澼。唐·孫思邈《千金·食治·邪蒿》:“主胸膈中臭惡氣,利腸胃。”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菜一·邪蒿》:“〔主治〕胸膈中臭爛惡邪氣,利腸胃,通血脉,續不足氣。”
古代名物 > 穀蔬類 > 蔬部 > 蒿葵 > 邪蒿 邪蒿 xiéhāo 菜名。此蒿葉紋皆邪,故名。苗高尺餘,似青蒿細軟。莖葉稠密,似胡蘿蔔葉,梢頂開小碎瓣黄花。生熟皆可食。多生田園中。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菜一·邪蒿》:“三四月生苗,葉似青蒿,色淺,不臭,根葉皆可茹。” 
邪蒿 邪蒿见“黄花蒿”。 邪蒿xié hāo《本草纲目》菜部第26卷邪蒿(13)。药名。 【基原】为伞形科植物邪蒿的全草。 【性味】辛,温。 ❶《千金·食治》:“味辛,温,涩,无毒。” ❷《嘉祐本草》:“味辛,温平,无毒。” 【功用主治】利肠胃,通血脉。治痢疾。 ❶《千金·食治》:“主胸膈中臭恶气,利肠胃。” ❷孟诜:“通血脉,续不足气。” ❸《食医心镜》:“治五脏邪气厌谷者;治脾胃肠澼,大渴热中,暴疾、恶疮。以煮令熟,和酱醋食之。” 【宜忌】孟诜:“生食微动风气,作羹食良。不与胡荽同食,令人汗臭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