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都江堰灌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都江堰灌区

分成都平原直灌区和丘陵引蓄灌区两部分。都江堰是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项工程组成,2000多年来一直灌溉着成都平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对渠道和灌区工程进行了大规模维修、改造和扩建,调整干渠,改造旧渠系,先后修建人民渠、东风渠、三合堰工程,牧马山干渠、红岩渠、府河干渠等工程。现灌区共有干渠55条2437千米,支渠536条5472千米,斗渠5460条12037千米,斗渠以上建筑物4.89万座,其中干渠工程有水闸998座,隧洞334座,渡槽415座,涵洞964座,倒虹管91座。蓄水设施有大型水库3座,中型水库8座,小型水库326座,塘堰4.8万多处,总蓄水能力约15亿立方米,有效蓄水能力12亿多立方米。灌区范围从成都平原扩大到川中丘陵区共6个市34个县 (市、区),即成都市的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双流县、温江县、郫县、新都县、金堂县、都江堰市、新津县、彭州市、大邑县、崇州市,德阳市的市中区、什邡县、绵竹县、广汉市、中江县,绵阳市的市中区、安县、三台县,乐山市的仁寿县、井研县、眉山县、彭山县,遂宁市的射洪县、蓬溪县,内江市的简阳市、资阳市、资中县。灌溉面积由1949年的280余万亩扩大到1994年的1003万亩。还为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防洪、木材流送、小水电发电、水产养殖、旅游、环境保护等提供多功能的综合服务。

都江堰灌区

都江堰灌区

位于四川省中部成都平原和东部川中丘陵区。自流灌溉成都、德阳、绵阳、乐山、内江、遂宁等6市32县(区)。灌区面积2.0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84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26万人。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水稻面积占90%,其余为甘蔗、棉花、蔬菜等,越冬作物中小麦面积占47.2%,油菜占25.8%。都江堰灌区是以灌溉为主,兼顾发电、防洪、排涝、漂木、供水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工程由都江堰渠首、干渠、屯蓄水库、渠系及建筑物组成。创建于公元前256年的秦昭王时期。渠首有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1949年后为了更好地调配灌区用水,提高岷江水利用率,兴建了外江闸、沙黑河闸、工业取水口及飞沙堰闸等主要工程,使都江堰渠首工程更加完善。灌区范围由成都平原扩大到川中丘陵区,灌溉面积由建国前的19.2万公顷,发展到1990年的58.6万公顷,其中人民渠22.6万公顷,东风渠18.4万公顷,龙泉山5.2万公顷,外江7.7万公顷,黑龙滩5.2万公顷。2000年设计灌溉面积达到72.4万公顷,远景规划灌溉面积93.3万公顷。灌区有干渠长2137公里,支渠长5024公里,斗渠以上建筑物40516座。排水干渠长218.6公里,排水支渠长79.42公里,排水斗渠以上建筑物422座。大、中、小型水库总库容12.41亿立方米,塘堰蓄引水量2.44亿立方米。抽水站装机容量10.1万千瓦。抽水流量148.8立方米每秒。小水电装机容量8.32万千瓦。每年向成都地区供给工业和生活用水7.4亿立方米。

☚ 长江流域的大型灌区   通济堰灌区 ☛
0000258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25 19:4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