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金络索 金络索周朝俊 《红梅记》  全曲十三句:5 △,5 △。4,5 △。5 ▲,3 △,7 △。7 ▲,7 △。3 ▲,7 △。7 △,5 △。《明珠记·却婚》二支,第五、六两句合并为七字一句,与第七句成为一联:“丈夫然诺重如山,暗室私心鬼神见。”“当时只把病人宽,那肯轻将语言骗。”末二句有作三句者:《南词新谱》词式用戏文《诈妮子》末二句:“听一声声叫得凄凉,愁锁在眉尖上。”《盛世新声》卷一○载此曲则为末三句:“一声声凄凄凉凉,恓恓惶惶,哎天天也,愁锁在我这眉尖上。”传奇中作三句者,如《琵琶记 ·蔡母嗟儿》、《浣纱记 ·迎施》、《昙花记 ·礼佛求禳》;作二句者,如《义侠记·被盗》、《鸣凤记·端阳游赏》、《明珠记·却婚》。此外,《千金记·北追》、《寻亲记·报捷》各一支,词式多异,俟考。〔金络索〕常叠用二支,或三支、四支成套,亦有单用一支者。小令常用。“络”一作“落”,一名〔金索挂梧桐〕。《牡丹亭·诊祟》前二支〔金落索〕末三句,后二支〔金索挂梧桐〕末二句,似有区别。其《紫钗记·泪展银屏》〔金索挂梧桐〕二支,亦作末二句;《南柯记·粲诱》〔金落索〕二支,则作末三句。《八义记·灵辄负盾》〔金落索〕,为〔般涉调〕引子,与此不同。 ☚ 金梧桐 二郎神 ☛ 金络索jīnluòsuǒ妇女颈饰。犹今日金项链。元陆仁《山下有湖湖有湾》诗:“记得解侬金络索,系郎腰下玉连环。”黄庚《闺情效香奁体》诗:“黄金络索珊瑚坠,独立春风看牡丹。”明刘炳《灯夕》:“云拥鳌山金络索,天连凤阙翠觚棱。”清末民国初易顺鼎《河传·金荃体》:“斗帐流苏金络索。围四角。生怕啼莺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