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铜雀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铜雀台

铜雀台

亦名《铜雀妓》。南朝乐府篇名。陈代张正见作。见《乐府诗集》卷三一《相和歌辞·平调曲》。铜雀台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县),建安十五年曹操筑。台高十丈,有殿屋百二十间。楼顶铸大铜雀,故名。据《邺都故事》,曹操临终遗命诸子,死后葬邺之西岗。置诸妾、伎人于铜雀台。台上设六尺床帐,早晚供奉酒食。每至月初、十五,于灵帐前演唱歌舞。诸子于是时登台,瞻望西陵墓田。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卷下谓:“后人悲其意而为之咏也。”诗曰:“凄凉铜雀晚,摇落墓田通。云惨当歌日,松吟欲舞风。人疏瑶席冷,曲罢繐帷空。可惜年年泪,俱尽望陵中。”意谓一代雄杰曹操生时,铜雀台的歌舞想是热烈辉煌的,而今却是难以言喻的冷寞惨凄。通过人去席冷、曲罢帷空的境界的刻画,诗歌表达了一种生死悲凉的感慨,以及对禁闭于台上的不幸者的同情。后世文人多有同题拟作。

☚ 短歌行   猛虎行 ☛

铜雀台

娇爱更何日,高台空数层。含啼映双袖,不忍看西陵。漳河东流无复来,百花辇路为苍苔。青(清)楼月夜长寂寞,碧云日暮空徘徊(切台)。君不见邺中万事非昔时,古人不在今人悲1春风不逐君王去草色年年旧宫路宫中歌舞已浮云(又抱“台”字)空指行人往来处

不必沉至,尽题之精义而结体疏淡,令人把玩不置。

【校记】

1.不,《全唐诗》一作“何”。

【注释】

[铜雀台] 亦作“铜爵台”。汉末建安十五年(220)冬曹操所建。周围殿屋一百二十间,连接榱栋,侵彻云汉。铸大孔雀置于楼顶,展翅奋尾,势若飞动,故名铜雀台。故址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古邺城西北隅。《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建安十五年冬“作铜雀台”。《乐府诗集》卷三一“铜雀台”:“一曰《铜雀妓》。《邺都故事》曰:魏武帝遗命诸子曰:‘吾死之后,葬于邺之西岗上,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珠宝。余香可分诸夫人,不命祭吾。妾与伎人,皆著铜雀台,台上施六尺床,下穗帐,朝晡上酒脯粻糒之属。每月朝十五,辄向帐前作伎。汝等时登台,望吾西陵墓田。’故陆机《吊魏武帝文》曰:‘挥清弦而独奏,荐脯糒而谁尝?悼穗帐之冥漠,怨西陵之茫茫。登雀台而群悲,伫美目其何望。’……《乐府解题》曰:‘后人悲其意而为之咏也。”《韵语阳秋》卷一九:“魏武阴贼险狠,盗有神器,实窃英雄之名,而临死之日,乃遗令诸子不忘于葬骨之地,又使伎人著铜雀驯,以歌舞其魂,亦可谓愚矣。”

[西陵] 曹操陵墓所在。《元和郡县图志》卷一六“相州邺县”:“本汉旧县,属魏郡。”“故邺城,县东五十步。本春秋时齐桓公所筑也,自汉至高齐,魏郡邺县并理之。今按魏武帝受封于此,至文帝受禅,呼此为邺都……魏武帝西陵,在县西三十里。”

[漳河] 《元和郡县图志》卷一六“相州邺县”:“浊漳水,在县北五里。西门豹为邺令,引漳水以富魏之河内。后史起为邺令,又引漳水溉邺,人歌之曰:‘邺有贤令,号为史公,决漳水兮灌邺旁,终古泻卤生稻粱。’”又《太平寰宇记》卷五五:相州邺县,“浊漳水,在县东界……此即俗巫为河伯娶妇处。”“长明沟,《水经》云:魏武引漳水入铜雀台下,伏流入城,谓之长明沟。”

[邺中万事] 《元和郡县图志》卷一六“相州”:“《禹贡》冀州之域……后汉末,冀州理之,韩馥为冀州牧,居邺。其后袁绍、曹操因之。建安十七年,册命操为魏公,居邺。黄初二年,以广平、阳平、魏三郡为‘三魏’,长安、谯、许、邺、洛阳为‘五都’。”因为曹操,邺亦曾为繁华之都。

【评论】

《诗辩坻》卷三:文房《铜雀台》前四句,可作五言一绝,衍作长调,不觉繁缛,便是此君高处。

《重订唐诗别裁集》卷七:不必嘲笑老瞒,淡淡写去,自存诗品。


山水名胜诗之《铜雀台》全诗、题解、注释和作者 - 可可诗词网

铜雀台

 

(唐)罗隐

台上年年揜翠娥①,台前高树夹漳河。
 英雄亦到分香处②,能共常人较几多③?


 
【题解】
 铜雀台为古代名台之一,在临漳三台村,为东汉建安十八年(213)曹操所筑。面临漳河,高10丈,殿宇百余间。后赵建武帝石虎,筑五层楼于台上,高50米,并置铜雀于楼顶,高5米,舒翼若飞。明末为漳河冲毁,现存残址。此诗借铜雀台故事抒发一种人生感慨。
 【作者】
 罗隐(833—910),唐代文学家。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人。本名横,少有文名,十举进士不第,乃改名。曾任衡阳主簿及淮、润诸镇从事,皆不得意,后依吴越钱镠,为钱塘令、镇海节度掌书记,后梁时钱表授其为吴越国给事中,迁盐铁发运使。工诗善文,尤精小品,诗文散佚,明人辑有《罗昭谏集》。
 【注释】
 ①揜(yan):藏匿。翠娥:美女。唐李白《忆旧游寄谯参郡元参军》诗:“翠娥婵娟初月晖,美人更唱舞罗衣。”②分香:曹操《遗令》曾有“余香可分与诸夫人,诸舍中(众妾)无所为,学作织履卖也”等语,后因“分香卖履”指人临死时舍不得丢下妻子儿女。③较几多:高出多少?

铜雀台

在今河北临漳县三台村。为三国时曹魏所筑三台之一。东汉建安十五年(201)曹操筑此台,高十丈,殿宇百余间。台成,曹操命其子曹丕登台作赋,有“飞阁崛其特起,层楼俨以在天“之语。后赵建武帝石虎筑五层楼于台上,高50米,并置铜雀于楼顶,高5米,舒翼欲飞。元末曾建永守寺于台上。台于明末为漳河水冲毁,今台址尚存。唐代诗人宋之问《铜雀台》、杜牧《赤壁》“铜雀春深锁二乔”,均指此。

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上) > 亭臺部 > 臺名 > 銅雀臺
銅雀臺  tóngquètái

亦作“銅爵臺”,省稱“雀臺”、“爵臺”、“銅臺”。臺名。座落於河北臨漳縣三臺村。爲曹操築三臺之一。建於漢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臺高十丈,殿宇百餘間。後趙建武帝石虎,築五層樓於臺上,並置銅雀於樓頂,高五米,舒翼若飛。北齊天保年間,曾大修三臺。元末築永寧寺於臺上。臺大部於明末爲漳河衝毁,現僅存殘址。《三國志·魏志·武帝紀》:“建安十五年作銅雀臺,十八年作金虎臺,其後又作冰井臺。其上複道、樓閣相通,名曰三臺。”晉·陸翽《鄴中記》:“鄴城西立臺,皆因城爲基趾,中央爲銅爵臺,北則冰井臺,西臺高六十七丈,上作銅鳳。”晉·陸機《弔魏武帝文》:“登爵臺而群悲,貯美目其何望。”南朝宋·鮑照《代君子有所思》詩:“西出登雀臺,東下望雲闕。”唐·劉廷琦《銅雀臺》詩:“銅臺宫觀委灰塵,魏主園陵漳水賓。”參見本類“三臺”。

銅雀臺

执法场所

执法场所

审案的地方:法庭 公堂 裁判所
审案的正厅:大堂
古代断狱的场所:棘林
待罪之室:请室 谢室
关押人的地方:黑屋(黑屋子)
临时拘押犯人的场所:拘留所 看守所
囚禁才女之所:铜台 铜雀台
“文革”时关押批斗对象的地方:牛棚
古时拘留人质的地方:葆宫
用刑的地方:刑房
处决死囚的场所:刑所 刑场 法场 云阳
闹市行刑处:市(市曹;东市;死市)
北京行刑处:西市 菜市口
军中杀人之处:鼓下

另见:执法 犯法 罪恶 审理 刑具

☚ 执法场所   监狱 ☛
铜雀台

铜雀台

汉末曹操所建。故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建安十五年 (210),曹操建铜雀、金虎、冰井三台,其中以铜雀台最为有名。相传曹操见一火球自天而降,派人寻查,至此掘出一只铜雀,以为“吉祥之兆”,遂建此台。又在台顶装一大铜雀,舒翼若飞,故名铜雀台。据《水经注》 卷10《濁漳水》记载: “台高十丈,有屋百余间,后赵石虎更二丈立一屋,建栋接榱,弥覆其上,盘回隔之,名曰命子窟,又于屋上起五层楼,高十五丈,去地二十七丈。” 台大部分于明末被漳河冲毁,现仅存残址。唐代诗人马戴写有 《雀台怨》,诗云: “魏宫歌舞地,蝶戏鸟还鸣。玉座人难到,铜台雨滴平。西陵树不见,漳浦早空生。万恨尽埋此,徒悬千载名。” 又,据传铜雀台瓦可硺砚,其贮水数日不渗,世称铜雀砚。

☚ 曹魏洛阳宫   太初宫 ☛

铜雀台

❶一作“铜爵台”。汉末建安十五年曹操建铜雀台。故址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铜雀台高十丈,上置大铜雀,展翅若飞,故名。石虎更增高二十七丈。兵乱被毁。

❷曲名。也作“铜雀妓”。


铜雀台

东汉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筑,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内西北隅。台高十丈,有屋百余间。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24 6: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