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长陵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长陵

 

(唐)唐彦谦


 长陵高阙此安刘①,附葬累累尽列侯②。
 丰上旧居无故里③,沛中原庙对荒丘④。
 耳闻明主提三尺⑤,眼看愚民盗一抔⑥。
 千载腐儒骑瘦马, 渭城斜月重回头⑦。


 【题解】
 长陵是汉高祖刘邦的陵墓。在今咸阳东20公里。现陵冢长180米,宽175米,高80米,呈长方形夯土堆。陵址建筑在渭水北岸的高原边缘,远望之若山丘隆起,极为雄观。长陵西为吕后冢,再西为惠帝刘盈的安陵,东侧为景帝刘启的阳陵,附近还葬着汉代许多达官贵人,连绵20公里。此诗描写长陵及四周冢墓垒垒的景观,以及自己的吊古之情。
 【作者】
 唐彦谦,晚唐诗人。字茂业,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才高负气,无所降屈,然应进士举十余年不第,因辟乱居汉南,中和时王重荣镇河中,辟为从事,旋为河东节度副使,又任晋、绛州刺史,贬兴元参军,又为兴元节度副使及阆、壁二州刺史。以七言诗闻名,用事精巧隐僻,对偶工切,宋代西昆及江西诗派诗人均喜其诗,每称赏其“耳闻明主提三尺,眼看愚民盗一杯”等句,且示学诗者,以为楷式。诗多散佚,后人辑有《鹿门集》。
 【注释】
 ①高阙:高冈如阙。刘:高祖刘邦。②附葬:陪葬。尽列侯:皆王公贵族。③丰:指沛县丰邑,今江苏沛县西,汉高祖刘邦故里。④沛:沛县,秦置,位江苏徐州西北,与山东界邻。原庙:沛县有高祖庙,今县城内仍保存有歌风亭、歌风碑等。⑤明主:指汉高祖。提三尺: 《汉书·高帝纪》“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⑥一抔:即一捧土,代指长陵,源出《史记·张释之列传》“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⑦渭城:即秦咸阳,汉时称渭城。
山丘

山丘

丘(丘阜;土丘) 垞 邱(邱垤;邱阿;邱阜;陇邱) 魁 垴(削~填沟) 虚 冈阜 附娄 陵屯 阜垤 山垄 山陇 山墟
山丘和城邑:陵邑
小土丘:部娄 培塿 丘垤
对佛寺所在山丘的美称:香岑
小丘:魁父 魁陵 山圪塔
积糟成丘:糟丘
前高后低的山丘:旄丘
较高的山丘:京(京峙) 陇 高丘 崇阜高埠 高陵
高大的土山:长陵
人工筑的高丘:高京
高丘大阜:京陵
美丽的山丘:瑶岑
绵延的土丘:长墟
绵延起伏的小土山:陈丘
不生草木的山丘:秃山
(小土山:山丘)

☚ 土山   各种程度的山 ☛
长陵

长陵

唐唐彦谦的七言律诗。长陵,汉高祖刘邦的陵墓,位于今陕西咸阳市东北。此诗以“长陵”为题,咏汉高祖刘邦之事。原诗是“长陵高阙此安刘,袝葬累累尽列侯。丰上旧居无故里,沛中原庙对荒丘。耳闻明主提三尺,眼见愚民盗一抔。千载腐儒骑瘦马,渭城斜月重回头。”安刘,指安葬刘邦,袝葬,陪葬; 尽列侯,都是王公贵族。一二句是说在长陵安葬的除刘邦之外,全是达官贵人。丰,丰邑,在今江苏沛县东,刘邦祖籍在沛县丰邑。沛,沛县,在今江苏沛县东; 原庙,旧日的庙宇,相传刘邦起事前曾在丰邑东北的庙坛下祈祷。提三尺,指刘邦举剑率众反秦的事,一抔,指汉高祖坟墓长陵。颔颈两联是说刘邦故里和坟墓的荒芜。腐儒,指包括作者在内的读书人。渭城,秦咸阳城,汉时改名渭城,位于今陕西咸阳市东北。最后两句写诗人对长陵的凭吊。全诗情感沉郁,节奏徐缓。

☚ 终南山   焚书坑 ☛

长陵

长陵

汉高祖刘邦陵墓。位于陕西咸阳市东北窑店乡三义村附近。高祖于惠帝元年(前194)葬于此。因《三秦记》有“秦名天子冢长山,汉曰陵,故通名山陵”的记载,史称长陵山,又称长陵。《三辅黄图》: “高祖长陵在渭水北,去长安城三十五里。……长陵山,东西广一百二十丈,高十三丈。长陵城周七里,百八十步,因为殿垣,门四出,及便殿掖庭诸宫寺,皆在其中。” 由汉朝太常管辖。当时因建筑所需,曾烧制了专用屋瓦,故有“长陵东瓽”、“长陵西神”字样瓦当残留至今。汉初曾徙关东豪族万户 “奉陵邑” 。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西汉皇陵   安陵 ☛
长陵

长陵

唐唐彦谦的七言律诗。长陵,汉高祖刘邦的陵墓,位于今陕西咸阳市东北。此诗以“长陵”为题,咏汉高祖刘邦之事。原诗是“长陵高阙此安刘,袝葬累累尽列侯。丰上旧居无故里,沛中原庙对荒丘。耳闻明主提三尺,眼见愚民盗一抔。千载腐儒骑瘦马,渭城斜月重回头。”安刘,指安葬刘邦,袝葬,陪葬; 尽列侯,都是王公贵族。一二句是说在长陵安葬的除刘邦之外,全是达官贵人。丰,丰邑,在今江苏沛县东,刘邦祖籍在沛县丰邑。沛,沛县,在今江苏沛县东; 原庙,旧日的庙宇,相传刘邦起事前曾在丰邑东北的庙坛下祈祷。提三尺,指刘邦举剑率众反秦的事,一抔,指汉高祖坟墓长陵。颔颈两联是说刘邦故里和坟墓的荒芜。腐儒,指包括作者在内的读书人。渭城,秦咸阳城,汉时改名渭城,位于今陕西咸阳市东北。最后两句写诗人对长陵的凭吊。全诗情感沉郁,节奏徐缓。

☚ 终南山   焚书坑 ☛

长陵

长陵

汉高祖刘邦陵墓。位于陕西咸阳市东北窑店乡三义村附近。高祖于惠帝元年(前194)葬于此。因《三秦记》有“秦名天子冢长山,汉曰陵,故通名山陵”的记载,史称长陵山,又称长陵。《三辅黄图》: “高祖长陵在渭水北,去长安城三十五里。……长陵山,东西广一百二十丈,高十三丈。长陵城周七里,百八十步,因为殿垣,门四出,及便殿掖庭诸宫寺,皆在其中。” 由汉朝太常管辖。当时因建筑所需,曾烧制了专用屋瓦,故有“长陵东瓽”、“长陵西神”字样瓦当残留至今。汉初曾徙关东豪族万户 “奉陵邑” 。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西汉皇陵   安陵 ☛
长陵

长陵

又名长山,是西汉开国皇帝高祖刘邦(公元前256—前195年)和皇后吕雉合葬的陵墓。位于陕西咸阳市东约20公里三义村北,南临渭河,北依九嵕山,气势雄伟。陵园遗迹至今可寻,平面呈长方形,四周围以夯土陵墙,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900米,陵墙四面正中均辟阙门。陵冢在陵园南部,据《史记·外戚世家》集解引《关中记》:“高祖陵在西,吕后陵在东。”其地面曾出土“长陵东当”、“长陵西当”等瓦当。两陵冢相距约250米,形制、大小基本相同,为覆斗状夯筑长方形土堆,其底边南北长约135米,东西宽约153米,冢高约32米。陵园的西北隅、西南隅、东南隅及沿南墙一带共有六处大面积的寝殿等建筑遗址。陵园东门外道北是绵延7.5公里的陪葬区。在西汉诸陵中,长陵陪葬墓数量最多。据《长安志》和《咸阳县志》载:萧何、曹参、张良、周勃等勋臣均陪葬于此。今仍可见60余个较帝陵封土小得多的坟丘,分别呈覆斗形、圆锥形(覆斗形损耗所致)和山形,纵横排列整齐。1970年发掘了在杨家湾的两座陪葬墓,出土了大批彩绘陶兵马俑,有人推测此为周勃、周亚夫父子的墓葬。1988年长陵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秦始皇陵   霍去病墓 ☛
长陵

长陵

长陵是汉高祖刘邦的陵墓,在咸阳市以东20公里。秦代末年,刘邦率江苏沛县3000人起义抗秦,后称帝,建立汉代。汉惠帝元年,刘邦病逝葬于长陵。汉时在此设有陵园和陵邑,规模相当于当时的县治,直属朝廷负责祭祀的太常管辖,关东许多富豪大户徙到此陵邑内。现陵园及四面阙门遗址尚存,陵园呈长方形,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90米,西墙正中有一处城门遗址,宽23米。
陵冢在陵园的南部,偏西处的是汉高祖刘邦的陵,呈长方形斗状,夯土堆成,长180米,宽175米,高32米。高祖陵东有皇后吕雉的陵墓。另有六处较大的寝殿遗址分别位于陵园西北角、西南角和沿南墙一带。据史书记载,萧何、曹参、张耳、周勃父子等功臣贵戚均陪葬在长陵以东绵延15公里的陪葬区内。长陵经国务院批准于1988年1月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司马迁墓和祠   杜陵 ☛
长陵

148 长陵

建成于明永乐二十二年 (1424),是明成祖朱棣的陵墓,明十三陵的主陵,也是明陵的典型,十三陵中最宏伟的一座。其他12陵分居长陵两侧。长陵建筑包括陵门、祾恩门、祾恩殿、明楼及宝城5个部分。祾恩殿是其主体。殿面阔9间(66.75米),进深5间(29.31米),重檐庑殿顶,由三层汉白玉台基承托;其面积稍逊于故宫太和殿而正面面阔则超过之,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木结构建筑之一。内部使用32根整根的本色楠木巨柱,中央四金柱最大,直径达1.17米,至今香气袭人,完整无损。此殿殿内各梁柱均未饰彩画,显得庄重无华。

☚ 太庙   沈阳北陵 ☛
长陵

长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三陵的组成部分。位于十三陵景区中部。系明成祖朱棣陵墓。永乐十一年(1413)建成,在十三陵中建造最早,规模最大。占地10公顷,围墙环绕,分为三进院落,有陵门、神库、神厨、碑亭、祾恩门、祾恩殿、棂星门、宝城、明楼等建筑。祾恩殿建于高约3米的三层台基上,为举行祭典处,面阔九间,进深五间,红墙黄瓦,重檐庑殿顶,面积1956平方米。木构件全为楠木,殿内有32根金丝楠木明柱,最大4根高达14.03米、直径1.17米。明楼为方形,中立石碑,上刻“大明成祖文皇帝之陵”。宝城直径约340米,周长1公里余,上有垛口,形如砖砌城堡,内为高大土封,其下即地宫。

☚ 十三陵   定陵 ☛

长陵

长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高祖刘邦的陵墓。位于秦都区窑店乡三义村北。刘邦(前256—前195),字季,沛县(今江苏沛县)人。秦末率沛中子弟三人抗秦,公元前206年称帝,建立汉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以布衣提三尺剑而有天下的皇帝。长陵处咸阳原最高点,即秦咸阳宫旧址上,远望若山峰兀立,气势雄伟,故又称长陵山。于此可俯瞰长安胜景,为著名形胜之地。陵园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900米。高祖陵冢位于陵园南部,呈长方覆斗形,底边东西长160米,南北长131米,高32米。其东250米处为吕后陵冢。陵园东为陪葬墓群,广延15里,萧何、曹参、张耳、田蚡、周勃等汉初勋臣贵戚均葬此。唐诗人唐彦谦《长陵》诗云:“长陵高阙此安刘,祔葬累累尽列侯。”附近曾出土“长陵东当”、“长陵西当”的瓦当,直径分别为16厘米和18.5厘米,篆书,当为长陵建筑遗物。

☚ 阳陵   千佛铁塔 ☛
长陵

长陵

亦称长陵县,汉代县名。西汉从汉高祖刘邦至汉元帝刘奭止, 每个皇帝即位的第二年即开始营建陵园(刘邦晚些),并划出一定的地域,迁功臣高赀富人及豪杰兼并之家于陵侧置县,奉祀陵园,称陵邑或陵县。陵县的地域虽均属三辅的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但在行政上却不隶于三辅,而直属于中央九卿中掌宗庙礼仪的太常。至汉元帝时, 才以原有各陵县分属三辅,但此后皇帝所起之陵不再置县。汉高帝十二年 (公元前195年) 置长陵邑。《关中记》记载“长陵城有南北西三面,东面无城,陪葬者皆在东,徙关东大族万家,以为陵邑。”经考古调查,长陵邑在今咸阳市东窑店镇东北怡魏村一带,陵邑城墙在地面大多保存,高2~6米不等,但只有南北西三面,与《关中记》所载相符。城呈长方形,北偏西,南墙1194米,北墙1300米,西墙2040米。据《汉书·地理志》记载,长陵县有户五千余。三国魏时撤销长陵邑建制。

☚ 三原   入里 ☛

长陵

Chang Ling

长陵

邑名。见包山楚简54简。位于喜君封地之中。所在不详。

长陵

亦叫“长山”、“长陵山”。汉高祖刘邦的陵墓,位于今咸阳市秦都区窑店乡三义村附近,曾出土过“长陵乐当”和“长陵西神”文字瓦当。长陵东西并列着两座陵墓,是高祖和吕后的陵墓。刘邦的坟墓以“长”名陵,可能与其所在地古称“长平”或“长平坂”有关。也有认为,是以西汉首都“长安”第一个字命名的。封土的底和顶部平面为长方形,底部东西153米,南北135米,顶部东西55米,南北30米。高30.7米。陵园平面呈方形,边长780米,周长3 120米。刘邦和吕后同在一个陵园。陵园四角,除东北角外,其余三处均发现了建筑遗址。陵园西北角有一东西200米,南北100米的高台建筑基址,陵园西南角的基址内发现了墙壁、柱洞和散水等建筑遗迹。陵园东南角发现了大量汉代砖瓦残片和瓦当等物。据推测陵园四角的建筑遗址,应属于“角楼”一类防卫性建筑物。在陵园内有两处建筑遗址,东边的在吕后陵北350米,西边的在高祖陵北130米,为陵中比较重要的礼制建筑。陵园内有巨大的柱础石,红色墙皮,大量砖瓦堆积。有一较大型遗址,东西150米,南北近100米,遗址纵横分布着截面为圆形和五角形的水道。圆形水管道直径20至35厘米。五角形水管道有大、小两种,大者高50厘米。为了防止泥沙淤积,先将污水引汇到一个用陶圈或石条砌筑的大泄水井沉淀后,通过连接泄水井中上部的排水管道将污水排出。排水管道有的单列,有的并排几列。其中有并非铺设的五条五角形水道。上下管道如此之多,说明建筑物中排水量之大,也反映了这些建筑群之宏伟。长陵的陪葬墓很多,大大小小的陪葬墓有63座,西起长陵,东至泾河南岸的原上,东西绵延15里,多为南北方阵排列,成组分布。其陪葬墓的封土,从外形上看有三种形式:覆斗形、圆锥形和山形。在一些陪葬墓附近,还发现了汉代建筑遗址,应属于其邻近坟墓的园邑、祠室之类建筑。陪葬墓不只地面上有宏伟建筑,茔域之内,地下还有不少陪葬坑,其中出土较多的是各种陶俑和车马器等。最著名的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考古工作者在其陪葬墓附近发现了大量陪葬坑,坑内出土了陶人陶马,此墓位于长陵东部,从其地望和随葬品来看,似应属大将周勃或周亚夫的墓。

长陵

❶陵名。1.汉高祖陵,在今咸阳市东北。2.西魏文帝陵,在今陕西富平县东南。3.明成帝陵,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北,天寿山南。

❷汉县名。属左冯翊。


长陵

❶西汉高祖刘邦陵墓,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

❷北魏孝文帝陵墓,在今河南洛阳市北。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25 15:3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