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稱“金釘”。我國古代建築大門上一種圓形突起的門飾。即在宫殿、寺廟、官署衙門乃至名門府第等大型建築物的門扇上,鑲嵌的縱横排列整齊成行的大帽釘。門釘多以銅、鐵金屬製成,外表鎏金,朱門金釘,光耀奪目,以示威嚴華貴,地位顯赫。早期門釘主要是用來固定門板與其背後之梢帶(即横帶)。如唐代南禪寺佛殿大門門扇背後設有梢帶五條,門板上即有五道大帽鐵釘。後逐漸演變爲兼具上述功能的重要門飾物。清式門釘的設置更有一定的制度規定,有“七路”、“九路”之說,即指可設每列七釘或九釘。清·朱彝尊《日下舊聞》卷三引《大金國志》:”中門……用金釘釘之,上有重樓,制度宏偉。”又引《大金國志》:“應天門……瓦皆琉璃,金釘朱户,五門列焉,常扃。”參閲梁思成《清式營造則例》。

門拔門釘(太和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