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故意“直接故意”的对称。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犯罪故意的一种。成立条件是: (1) 认识因素,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如果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危害社会结果,而实施这一行为,属于直接故意。(2) 意志因素,行为人有意放任危害社会结果的发生,即危害结果的发生不违背行为人的本意。相对而言,在其他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间接故意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一般要轻于直接故意犯罪,因而对间接故意犯罪的判刑一般要轻于直接故意犯罪。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过失不同,参见“过于自信过失”。 间接故意 ☚ 直接故意 过失 ☛ 000012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