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蛾儿 闹蛾儿nào é ér宋代元宵节日,妇女头上戴的灯蛾儿样的头饰。参阅“蛾儿雪柳黄金缕”条。史浩《粉蝶儿·元宵》:“一箭和风,秾薰许多春意。闹蛾儿,满城都是。向深闺,争剪碎,吴绫蜀绮。点装成,分明是,粉须香翅。”(2—1272)朱淑真《忆秦娥·正月初六日夜月》:“闹蛾雪柳添妆束,烛龙火树争驰逐。争驰逐,元宵三五,不如初六。”(2—1404) ☚ 闹装 内家 ☛ 闹蛾儿三3602名一种元宵节的饰物。用乌金纸剪成飞蛾,五个或七个缚在一起,以针作柄,妇女们插在头上作为装饰。官话。《喻世明言・闲云庵阮三偿冤债》:「~满地,成团打块,簇着冠儿斗转。」   古代名物 > 禮俗類(下) > 節慶部 > 春 > 鬧蛾兒 鬧蛾兒 nào’ér 亦稱“鬧嚷嚷”。古代婦女節日頭飾。剪綵爲花,或剪紙作草蟲、蝴蝶、飛蛾形,春節期間婦女多戴之。宋·洪𤨓《阮郎歸·壬辰邵武試燈夕》詞:“鬧蛾兒簇小蜻蜒,相呼看試燈。”明·沈榜《宛署雜記·民風》:“以烏金紙爲飛鵝(蛾)、蝴蝶、螞蚱之形,大如掌,小如錢,呼曰鬧嚷嚷。大小男女,各戴一枝於首中,貴人有戴滿頭者。”清·姚之駰《元明事類鈔·元日鬧嚷嚷》:“《北京歲華記》:元旦人家兒女剪烏金作紙蝴蝶戴之,名曰鬧嚷嚷。”按,此俗當由唐代之“鬧裝”演變而來。參閱清·王夫之《薑齋文集》卷九。 闹蛾儿义同〖春蛾〗。用绢绸或彩纸剪成的蛾状头饰。 《金》七八: 玳安与王经穿着新衣裳、新靴新帽……嗑瓜子儿,袖香桶儿,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