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阿列克谢耶夫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阿列克谢耶夫 阿列克谢耶夫1881—1951苏联汉学家。苏联科学院院士。出生于彼得堡职员家庭。1902年毕业于彼得堡大学东方语言系并留校任教。1916年以《中国诗论。司空图〈诗品〉》获硕士学位,并于以后被连连擢升:1918年为教授,1919年为博士,1923年为通讯院士,1929年为院士。1904至1928年,先后三次到中国、三次到英国、两次到法国进修或讲学。从1910至1951年去世,执教于彼得堡—列宁格勒大学、地理学院、俄罗斯艺术史学院等院校,培养出了一批日后卓有成就的汉学家(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费德林、莫斯科大学教授波兹德涅耶娃、语文学博士艾德林等,都是他的高足),为苏联汉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为苏联汉学一代宗师。自三十年代起,阿列克谢耶夫还在亚洲博物院(后为苏联科学院东方研究所)任中国室主任和研究员,从事汉学研究。中国文化、文学、艺术、历史、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民俗,广泛涉猎,成就斐然,故有“阿翰林”之美誉。著述凡二百六十馀种,大都收入《中国文学》和《东方学》两种论文集里。阿列克谢耶夫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研究著作主要是《中国诗论。司空图〈诗品〉》。这是一部煌煌巨著,其中的评论部分除了介绍作者生平、成书过程、艺术特色外,还论述了它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将它同贺拉斯、布瓦洛的诗学著作作了比较,开了中西诗学比较研究的先河。阿列克谢耶夫四十年代两篇重要的中西比较诗学文章《罗马人贺拉斯和中国人陆机论诗艺》和《法国人布瓦洛和同时代的中国人论诗艺》,通过中西古典诗学的具体比较,从理论上阐述了它们的可比性。此外,对于汉文学俄译问题,阿列克谢耶夫也有不少精辟独到的论述,有关诗歌翻译的有《〈诗经〉俄译的前提》、《文学作品汉译俄的原则》、《汉译俄的几个特点》、《论诗歌翻译》等。他还为《七至九世纪中国诗选》(1923)作审校并撰写了序言。 ☚ 戴维思 康拉德 ☛ 阿列克谢耶夫 阿列克谢耶夫1881—1951苏联的中国文学研究的开创者阿列克谢耶夫院士,主要研究中国语文学和中国考古学、民族学及文化史。出生于彼得堡一个职员家庭。1902年毕业于彼得堡大学东方语言系。1916年获硕士学位,后留校进修,学位论文《中国论诗人的长诗:司空图(837—907)的〈诗品〉》。1929年获语文学博士学位。1923年当选为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1929年当选为院士。1910—1951年先后在列宁格勒大学、地理学院、俄国艺术史学院、东西方语言和文学比较史学院、列宁格勒历史、语文和语言学院、莫斯科东方学院执教。1933—1951年任亚洲博物馆中国部(后为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主任。1904—1905、1910、1926年在中国、1911、1923、1928年在英国,1911、1926在法国进修和讲学。1907年曾参加发掘河南新石器时代遗址。1912年曾到中国东南部为苏联科学院人类学和民族学博物馆收集民族学资料。曾研究过中国和中亚及西伯利亚南部各民族人民文化史问题。发表著作约二百六十种。主要著作:《中国文学》(1978)、《东方学》(1982),译作《聊斋志异》等。 ☚ 瓦西里耶夫 康拉德 ☛ 阿列克谢耶夫1924~S.S.V(Sergey Sergeevich Alekseev)前苏联著名法学家,苏俄功勋科学家,法学博士,教授。在斯维尔德洛夫法学院从事科研、教学和社会工作40余年,参加过伟大的卫国战争,前苏共党员,1948年斯维尔德洛夫法学院毕业,1952年研究生毕业;1960年起任该校国家与法的理论教研室主任。阿列克谢耶夫创作过200余种科学著作,其中专著20部。在著作中探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法律理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例如法律调整的机制问题;社会主义法的结构问题;社会主义法在国家管理中的组织作用的问题。他还是社会主义法的社会价值学说的奠基人。编写过两卷本的法的一般理论教程(1981——1982)(中译本,法律出版社1988、1991),以及关于国家与法的理论的一系列教科书和教材。苏联法学界认为他的研究工作很有深度,富于创新精神,在提出和解决问题上显出独到功底,对当时的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科学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1977年获得苏联国家奖金。苏联政府还因为他参加过伟大卫国战争和有功于苏联法学的发展而向他颁发了光荣证章和奖章。阿列克谢耶夫近年来竭力主张,在法学尤其在一般法学理论研究中,应当积极吸收最新哲学思想和高科技成就——系统论、具体社会学、控制论、信息论、心理学以及其他行为科学。这种吸收不应当是搬弄名词术语,而应当是充分发挥这些学科在认识上和方法论上的作用,并最终使法学本身的内容得到重大发展和丰富,因此,当前最重要的就是用先进的哲学思想和一般科学思想对一整套法律工具和法律机制进行深入细致的理论研究,阐明它们的属性和调整潜力,揭示它们解决某种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法理研究不仅能够在许多法学问题上,例如在对法的理解、法的效率、立法的科学根据和法的实际性保证等等问题上,把科学视力提到新的高度,而且能够极大地增加法学对于实践的贡献,用前所未有的可靠科学知识武装立法机关和执法机关,使它们学会运用最佳的法律手段有效地解决实践所提出的经济课题、社会课题和精神课题。 阿列克谢耶夫前苏联大级别举重运动员,1942年生。他曾参加过两届奥运会的举重比赛。1972年在联邦德国慕尼黑举行的第20届奥运会上获得110kg以上级冠军。1976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第21届奥运会上又获得110kg以上级冠军。此外,从1971~1977年曾连续7次获得世界锦标赛的冠军。他曾先后80余次打破世界纪录,是前苏联最优秀的举重运动员之一。 阿列克谢耶夫1849—1891Пётр Алексеевич Алексеев俄国工人革命家。1873年参加彼得堡工人小组,从事革命宣传。1875年被捕。在法庭上宣称:“等到千百万工人群众举起筋肉条条的拳头,士兵刺刀保卫着的专制枷锁就会被粉碎!”列宁认为这是工人革命家的伟大预言。 阿列克谢耶夫 阿列克谢耶夫瓦西里·米哈依诺维奇·阿列克谢耶夫(阿翰林,1881——1951)苏联汉学奠基人,科学院院士。 ☚ 苏联 杨兴顺 ☛ 阿列克谢耶夫 阿列克谢耶夫1913~лётрфсодорович Алсксссв原苏联新闻工作者,1913年生。1940年入党。1940~1953年在地方报纸工作。1953~1958年在《真理报》工作。之后,调到《农村生活报》。1962年提升为该报总编辑。1966年当选为原苏共中央检查委员会委员。1971年任《苏维埃俄罗斯报》总编辑。1976年任《消息报》总编辑。同年被选为苏共25大中央委员。1979年为原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 ☚ 阿拉伯国家广播联盟 阿法纳西耶夫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