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阿勒勃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蔬實部 > 果 > 阿勒勃 阿勒勃 ālèbó 亦稱“婆羅門皂莢”、“波斯皂莢”、“忽野簷”、“阿梨去伐”。豆科植物臘腸樹的乾果。圓柱形,長一二尺,頂尖,暗褐色,平滑光澤,種子扁卵圓形,質堅。主治胃脘痛,小兒疳證。始載於唐代典籍。宋·唐慎微《證類本草·上品·阿勒勃》引唐·陳藏器曰:“生佛逝國,似皂莢而長,味甜,好喫。一名婆羅門皂莢也。”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果三·阿勒勃》:“此即波斯皂莢也。按段成式《酉陽雜俎》云:“波斯皂莢,彼人呼爲忽野簷,拂菻人呼爲阿梨去伐。” 阿勒勃 阿勒勃西域物产。亦名婆罗门皂荚、波斯皂荚。《本草纲目》卷31: 陈藏器曰: 生拂菻国。状似皂荚而圆长,味甘好吃。李时珍曰:此即波斯皂荚也。按段成式《酉阳杂俎》云: 波斯皂荚彼人呼为忽野檐(默)。拂菻人呼为阿梨(去伐)。树长三四丈,围四五尺,叶似枸橼而短小,经寒不凋,不花而实。荚长二尺,中有隔。隔内各一子,大如指头,赤色,至坚硬,中黑如墨,味甘如饴,可食,亦入药也。此树产于印度、斯里兰卡及南洋群岛,花极美丽。英文称Cassiapods。 ☚ 马思答吉 波斯皂荚 ☛ 阿勒勃ā lè bó《本草纲目》菜部第31卷阿勒勃(2)。药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