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版印刷术东传雕版印刷术向日本和朝鲜的传播。雕版印刷术发祥于中国而肇始于黄河流域,随着道教和佛教的影响应运而生,首先使用应在7世纪中叶的唐都长安。盛唐时,日本遣唐使邀请雕版工匠到日传授技术,印刷术遂东传。据《读日本书记》(797年成书)载,日称德天皇生前曾下令印刷100万张经咒,分置百万座经幢,于神护景云四年(770年)大功告成,这就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木刻印本2日本宝龟本《陀罗尼经》。另有一种说法认为北宋时印刷术才传入日本,现在最可信的日本第一部印本书是宽治二年(1088年)的佛经《成唯识论》。 雕版印刷术传入朝鲜的时间较晚一些。根据比较确凿的记载,今朝鲜半岛的高丽国自己刻版印刷佛教的《大藏经》是始于该朝君主显宗王询时。当时契丹大举侵略高丽,显宗南行避难,契丹兵屯驻松岳(今开城)不退,显宗与群臣发无上大愿,发誓刻成《大藏经》版,欲借佛祖无边神通驱退敌兵。自显宗二年(1011年),历德宗、靖宗以至文宗凡71年始成,近6000卷,称为高丽的“大宝”,由此可知传入朝鲜半岛及大规模应用当在10世纪和11世纪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