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雩祀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祭天 祭天郊天 郊丘 ☚ 祭神 祭天地 ☛ 雩祀 雩祀中国古代王朝祈天求雨的祀礼。亦称“雩” 或 “大雩”。在 “五礼” 中属于吉礼。每年的建巳月 (即旧历四月),苍龙宿出现于东方,古人认为这是万物始盛待雨而大之际,故应恳祈上天洒降甘雨,以保五谷的秋收。雩祀为历代王朝所重视,并沿习不衰。清代雩祀属大祀,分为三种: 其一为 “常雩”,即在每年的孟夏 (阴历四月) 择吉日于天坛圜丘定期举行。其二,在三坛及社稷坛祈雨。三坛指天神坛、地祇坛、太岁坛。其三为 “大雩”。大雩是雩祀中最重之典,非遇特大旱情不举。乾隆二十四年 (1759) 曾有过一次大雩。雩祀仪式隆重肃穆。首先要斋戒。省视屠宰祭献天神的牺牲,即所谓 “视牲”。恭请神牌,安置于圜丘。正式仪式于日出前七刻举行。皇帝立于祭坛,向正位、配位诸神进香、献玉帛、献俎、献爵、献福酒福胙、献苍璧,最后来至坛外燎炉,焚柴祭天,称 “望燎”。与此同时,陪祀官各居其位,随皇帝行礼。雩祀仪式的全过程均有乐舞伴随。 ☚ 腊祭 傩礼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