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電(电)Diàn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未详其源。《姓氏词典》据《河南革命烈士英名录》亦收。其注云:“今河南有此姓。” 電diàn❶閃電。張衡《思玄賦》:“凌驚雷之砊礚兮,弄狂電之淫裔。” ❷喻急速。揚雄《長楊賦》:“汾沄沸渭,雲合電發。” 電“电”的繁体字。 上一条: 电 下一条: 垫 电電ㄉㄧㄢˋdiàn一1255①名电池(用在量词之后才有此义)。⑴中原官话。河南洛阳、孟津、叶县。⑵晋语。河南新乡、安阳。⑶粤语。广东广州〖 〗。一𫩥~一节电池。②动电烫或火烫。闽语。福建厦门〖 〗。~头毛烫发。③动电镀。闽语。福建厦门〖 〗。~金‖~铜。④形物体温度高。闽语。福建厦门〖 〗。水伤~水温太高。   電电见[雷電] 古代名物 > 天象類 > 氣象部 > 電 > 電 > 電 電 diàn
古代名物 > 天象類 > 氣象部 > 電 > 電 電 diàn 亦作“電”、“電”。空中帶電雲塊撞擊時所發之光。《禮記·月令》:“[仲春之月]雷而發生,始電。”《説文·雨部》:“電,陰陽激燿也。”漢《周憬功勳銘》:“斷硠濭之電波,弱陽侯之汹湧。”元·楊顯之《瀟湘夜雨》第四折:“半空裡風雨相纏,兩般兒不顧行人怨,我則見勢惡風雷電。” 電dianEB8A “电”的繁体。 電diànD087 “电”的繁体。 電电, 金文; 篆diàn[雨(意符) +申(意符)→電(《説文》:“電,陰陽激耀也。從雨,從申。”電,雷雨交加時霍閃不停,古人認爲霍閃就是“電”,甲骨文以“申”表之,金文加雨爲“電”。現代科學證明,古人的看法是對的。摩擦生電,電有陰陽〈正負〉,同性相斥,異性相吸。早期的科學家認爲電是附著在物體上的,所以叫它“電荷”,並把顯示斥力或吸力的物體叫作“帶電體”。當科學進一步深入,認識到“物質”是由原子組成,各種原子都是由外周的電子〈負電〉,和處於核心的質子〈正電〉構成。然而“電荷”“帶電體”這些看來並不科學的名詞仍被使用,可見語言的慣性比電的吸力還厲害。所謂電荷的絕對量都相等,並且是電量的最小單元。在正常情况下,原子中正負電量相等,這時的物體被認爲是“中性”的。當物體受到摩擦、加熱、化學變化等,失去了部分電子,就帶正電,獲得了部分電子就帶負電。雷電的生成,就是由於雲體中水分子的運動和摩擦産生的。科學進一步發現電荷周圍存在“電場”,運動時還有“磁場”。隨著科學和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對“電”的本質的認識越來越深刻,應用也越來越廣泛,生产和生活就越來越離不開電。童年時“鬥雞毛”的遊戲,原來是依賴“摩擦生電”“同性相斥”的原理。今天人類已認識到一個“神經細胞”或一個“肌肉細胞”都是一個微型的“鉀鈉電池”。)] 《詩經·小雅·十月之交》:“燁(yè)燁震電,不寧不令。”(天上雷電交加,天下受災不寧。) 電 ☚ 霆 震 ☛ 電 (diàn)从雨,从申。 【按】電的古文作 、 ,甲骨文中“申、電”同形,因“申”被借用表示地支名,後加“雨”分化出“電”專門表示“雷電”之“電”。許慎説:“陰陽激燿也。”陰陽相碰產生耀眼奪目的光,即是閃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