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旦zhèn dàn古印度语词的译音,即中国。骠信《星回节游避风台》:自我居震旦,翊卫类夔契。 震旦 宋词典故·震旦 【出典】 《一切经音义》卷七二《杂阿毘昙心论二·振旦》:“或作震旦……旧译云汉国。经中亦作脂那,今作支那,此无正翻,直云神州之总名。” 【释义】 震旦为佛经中对中国的译称。 【例句】 东传震旦,正令此日人人记。(史浩《南浦·四月八日》1275)佛家传说四月八日(农历)为如来佛生日,传到中国来,人人牢记。 震旦古代印度称中国为Cinisthana,在佛教经藉中译为震旦。东晋天竺帛尸梨密多罗译《佛说贯顶经》:“佛语阿难……阎浮界内有震旦国”即此。或认为与支那同为秦国的“秦”字的对音。 中国 中国中(中华;中州;中土;中夏) 华(华夏;华域) 夏(夏区;区夏;有夏;方夏;诸夏) 齐土 东土齐州 神州(神州大地;神州赤县)神乡 神县 赤县(赤县神州) 紫县 海县 神宇 神都 禹域 农土 斗南 丝国 黄图 龙野 畿服 畿岳 颛顼 中国和外国:中外 借指中国:衣裳 京都,中原,中国:华甸 中华的美称:神华 西域称中国:秦 古代印度称中国:震旦 真丹 西方称中国:支那 整个中国:函夏 全中国 普天率土 天下,全中国:九区 九州 九有 九宇九牧 九垠 九域 九隅 九围 九壤 九囿 中国全土:八州 文明先进的华夏之国:阳国
另见:国家 中国各地 ︱外国 ☚ 国家 外国 ☛ 震旦 震旦古代印度对中国的称名。由Cinisth-ana翻译而来。东晋天竺帛尸梨蜜多罗译《佛说灌顶经》卷六载,佛对阿难说,“阎浮界内有震旦国”。即此。唐玄应注《杂阿毘昙心论》 “振旦”: “或作震旦,懒言真丹,皆一也。旧译云汉国。经中亦作脂那,今作支那。此无正翻,直云神州之总名。” 《新唐书·西域传·天竺国》称摩诃震旦。一说“震”与“秦”为一声之转,“旦”犹斯坦,意为地,合言即秦地,亦即中国。一说东方属震,是日出之方,故云震旦。前说较妥。 ☚ 支那 桃花石 ☛ 震旦印度古称中国。一说即秦地,震,秦一音之转。 震旦China ~大学Université L’Aurore/~复兴the Revival of China—return to prosperity 震旦地名。亦译国泰、契丹等。此词于13世纪蒙古西征时进入欧洲地理学,为“契丹”一词之转讹。开始指契丹,后扩大指辽朝统治中国北方地区。此后又进一步扩大到泛指整个中国。《马可波罗游记》称中国即用此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