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秀山
又名青山、泰青岭,位于市郊东南10公里处。其南临邕江,山势雄奇秀拔,松林树海苍莽葱茏,微风拨动则松涛翻滚,如万马奔腾,古邕州八景谓之“青山松涛”。清人刘神清有《青秀松涛》诗:“清风拂翠处,望际若奔涛。不解苍松下,频惊白浪高。”临江一侧山腰有“阳明洞天”,岩壁刻“阳明先生过化之地”,系后人纪念王守仁(字阳明)于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在邕办学而立,洞中诗刻颇多。洞东北侧一石龙吐水,此奇趣清泉即“董泉”,缘清朝刑部主事董传策被贬邕州在此游玩留连而驰名,明人徐浦《题董泉》:“一脉甘泉泻石涌,石龙暂卧此山中。”现已重修董泉亭、龙象塔等古迹。龙象塔,又称青山塔,高60米,九层八角形砖石结构,塔基直径12米,内设207级旋梯,为广西塔群中最高最大者。登塔鸟瞰,可尽览邕州佳景。现青秀山已辟为南宁主要风景名胜区。
☚ 邕江冬泳亭 2. 邕宁县 ☛
青秀山
又名清修山。俗称小庐山。位于赫山区沧水铺镇境内。青秀山属雪峰山脉。据清光绪 《湖南通志》载: “小庐山在县南六十里,一名清修山。山上有香炉峰、瀑布泉。以其类九江匡庐山,因名。” 主峰碧云峰海拔502米,山体呈南北走向,长5公里,宽3公里。境内峰峦叠翠,山峪邃密,树木葱茏,竹海莽莽,瀑布流泉,曲径迂回,甚为清幽。山间有清修寺。相传为东晋宁康元年(373) 慧远禅师(净土宗初祖)倡建,名 “远公道场”,成为佛教净土宗祖庭之一。南宋理学家张栻曾在此讲学,名其住处为“小庐精舍”,又称“南轩讲塾”。清咸丰、同治年间多加修葺,有殿堂三进,房屋27间,包括山门、正殿、祖堂等。1951年以来,殿堂陆续被拆除,仅存山门和杂屋一间。境内另有雷音寺遗址、滴水洞、宿水禅林、虎溪桥、洗马桥等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