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非均衡分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非均衡分析

非均衡分析disequilibrium analysis

指对非结清市场的运行状态及其运行规则所进行的分析。非均衡是相对均衡而言。在西方经济学文献中,均衡这个概念有两种涵义: 一种指市场均衡,即所有市场的供给 与需求都相等。或称瓦尔拉斯模型的市场结清状态; 另一种指构成经济系统的一组变量的数值,经过彼此调整,不再具有内生变化的趋势。非均衡分析主要与前一种均衡的涵义相对立,即重点研究市场非结清问题,也称非瓦尔拉斯分析。
瓦尔拉斯均衡模型有三个基本特征: (1) 被考察的所有市场上的供求都是均衡的;(2) 这种均衡的结果是通过价格调整而获得的; (3) 当事人或行为者只对价格信号作出反应。非均衡分析认为这个模型的缺陷在于,没有任何行为者去利用传递到市场的数量信号; 也说明任何行为者根据这一数量信号实际去确定价格。简言之,缺乏对行为者根据数量信号作出理性决策的分析。非均衡分析意在克服这一缺陷。
凯恩斯被认为是非均衡分析无可争议的鼻祖。他把数量调整引入经济过程,特别是他对于投资—储蓄之间的平衡依赖于收入水平的调整这一命题所作出的贡献。而在此之前的新古典模型则主要集中于价格调整。特别是阐述凯恩斯命题的IS—LM模型重新把注意力放在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均衡方面,从而模糊了凯恩斯理论的非均衡性质。这导致微观经济学基本上没有受到凯恩斯革命的冲击,而且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分离也愈来愈大。1965年,美国经济学家克洛沃 (Clower,R.W) 发表了一篇题为《凯恩斯的反革命: 一个理论评价》 (The keynesian Counterrerolution: a Theoretical Appraisal) 的文章,指出,除非把凯恩斯的消费函数重新解释为理性消费者对劳动力市场非均衡所作出的一种反应,否则这一函数没有任何意义。1968年克洛沃的学生莱金霍甫德 (Leijonhufvud,A) 在其《凯恩斯学派经济学与凯恩斯经济学》(On keynesian Economics and the Economics of keynes) 一书中证明,短期的数量调整对于解释非自愿失业状态下均衡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巴罗(Barro,R.J) 和格罗斯曼(Grossman,H.I) 1971年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一种非均衡的宏观模型。对非均衡分析作出重要贡献的还有法国的贝纳西(Benassg,J.P)、马兰沃(Malinvand,E) 和美国的帕廷金(Patinkin,D) 等。
非均衡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
(1)非结清市场与数量信号。非均衡分析认为,在两个行为者自愿交换过程中,有效需求与有效供给在事前是不相等的。市场过程会从这种不一致的需求和供给中产生一组实现的交易,即购买量d*和销售量s*。实现的交易必然满足d*与s*相等的条件。但由于有效需求与有效供给是不一致的,因此,交易过程中某些需求或供给必定处于未满足状态。如果除自愿交换外,还进一步假定市场效率的话,那么处于市场短边(即供大于求时,的需求一方,或求大于供时的供给一方)的交换者能够实现他的愿望交易量,而处于长边的交换者受配给限制不能实现其愿望交易量。换句话说,实现的交易结果等于有效需求d和有效供给的最小者, 即


d*=s*=min (, ) (1)

这是非均衡分析中著名的“短边规则”。自愿交换过程发生的同时,市场会给出数量信号。购买者清楚他的购买量不能超过有效供给;另一方面,销售者也清楚他的销售量不能超过有效需求。 每个行为者都会从他方获得数量信号。这个数量信号使行为者明确购买和销售的最大数量(即, )。 因此, 交易等式 (1)可重新写成:


d*=min (d_((1)))


s*=min (s,

)(2)

当行为者数目和交易的商品种类增加时,一套配给方案总能使不一致的有效需求与有效供给转换成相等的购买量和销售量。但交易结果在瓦尔拉斯模型的意义上是非结清的。
(2) 有效需求与有效供给。在瓦尔拉斯模型中,行为者传递到市场上的信号(需求或供给)与行为者实现的交易(购买量与销售量) 是相等的。而非均衡分析认为,行为者传递的信号 (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 与他们实现的交易结果之间存在差异。有效需求是使行为者交易结果的预期效用最大化的信号。这个预期效用最大化的结果究竟如何,取决于数量信号是被决定性预期到了,还是被随机预期到的。假设预期是决定性的,那么某个市场的有效需求就要受到来自其它市场被预见到或已遇到的各种条件的约束。换句话说,某个市场的非均衡状态将影响另一市场的供给和需求。这种影响被称作“溢出效应”。克洛沃把“溢出效应”作为决定有效需求的条件,从而提出二元决策假说。它的含义是,在瓦尔拉斯均衡模型中,一个面对产品价格P和劳动工资W的厂商,“概念上”对劳动的需求来自利润最大化动机,并受到生产函数y=F (L)的约束(y为产量,L为劳动)。因而对劳动的需求实际上是生产函数反函数的导数,即F-1′(W/ P。但在非均衡分析中,假设厂商面对销售量约束(即总需求), 那么对劳动的有效需求就有两种形式,即


(3)

如果销售量的约束条件较软,对劳动的需求就是瓦尔拉斯式的;如果这一约束条件较硬,对劳动的需求就是凯恩斯式的。
(3) 价格制定。非均衡分析强调数量信号在价格形成中的突出作用。前面分析假定价格一定,因此卖方面对一个数量约束。这个数量约束实际上等于市场上其它行为者的需求。现在假设供给者报价,而需求者是价格承受者,价格水平就成为卖方的一个决策变量。卖方可以通过变动价格改变这个数量约束。因此,卖方预期销售的最大数量与报价者确定的价格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预期的需求曲线,即


(P, Q) (4)

Q为参数向量,取决于曲线的函数形式(如曲线位置、弹性等)。价格制定者需要通过预期曲线来估计他的价格决策对销售 (或购买) 的效应,而不是像均衡模型中仅仅考察参数型的价格。然而曲线的“真实”参数既取决于需求者行为,也取决于价格制定者的竞争对手的价格策略,因而具有不确定性。据此,非均衡理论家认为,这个价格决定过程的结果同均衡理论的供求相等的价格决定相比,将产生更多的可能性,甚至完全与瓦尔拉斯的均衡价格不一致。
此外,非均衡理论家还认为,信号结构不仅影响当前时期,而且也影响未来时期。因此,他们把预期的数量信号作为预期的价格信号的补充。非均衡分析使瓦尔拉斯模型具有更为一般的含义,即由于存在配给或数量约束,并非所有市场都处于结清状态; 数量调整与价格调整的相互作用,可以产生一种新型的短期均衡。
☚ 一般均衡   边际分析 ☛
非均衡分析

非均衡分析

亦称“非瓦尔拉均衡分析”。是研究非均衡市场如何通过数量调节达到事后均衡的一种理论和方法。它否定了瓦尔拉一般均衡分析理论关于完全竞争市场上价格调节有效性的假设,认为价格调节不可能使得各个市场同时结清。当交易完成之后,总存在超额供给或超额需求,即供给和需求中必有一方未能完全实现,因此价格不是调节经济活动的唯一变量。这种非均衡市场的事后均衡,是通过数量调节来达到的。数量调节是指对一个非均衡市场的供给和需求进行配额,来达到使供求双方平衡的成交额。当供不应求时,数量调节只对需求方起作用,成交额等于供给量; 当供过于求时,数量调节只对供给方起作用,成交额等于需求量。非均衡理论认为,价格调节和数量调节同时作用于市场,这两种调节机制都是通过对经济代理人 (消费者或生产者) 的行为发生影响,进而在各个市场的均衡决策中起作用。非均衡分析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经济学界。

☚ 均衡分析   个量分析 ☛
0000006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24 17: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