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堇African violet;usambara violetSaintpaulia ionantha,别名非洲紫罗兰。苦苣苔科非洲堇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染色体数2n=28。本种由法国人于1893年在非洲发现,20世纪初发现它在适宜环境中能全年开花,且适应室内空调环境,至30年代栽培颇为流行。40年代在美国育成很多品种,可归纳为三大品系,即大花系(Grandiflora),间色系(Variegata)和重瓣系(Flora plena),另有斑叶品种。 非洲堇植株无茎,莲座叶丛生。叶片近圆形至卵形,先端钝,边缘具圆齿,叶面绿色,具长短混合的紧贴毛,叶背色淡。疏散聚伞花序,花腋生,花序高出叶丛。花冠阔钟形、筒短,花径约2cm,冠檐略呈两唇状,上唇2裂,下唇3裂,裂片椭圆形、开展。原种淡蓝至紫堇色或白色,喉部堇色。园艺品种色彩丰富,有暗红、玫红、桃红、白,各种蓝、紫色或间色等。 
原产非洲东部热带地区,海拔高度近海平面处。喜温热和湿润环境,忌过长时间的阳光直射,需排水良好而又保持足够水分的土壤。越冬夜间温度不低于10℃,白天可升高至18℃。夏季白天最高温度不超过30℃,适温为25~28℃。 用播种或插叶法繁殖。3月份播种于温室的播种箱中,种子细小,可不覆土,加盖玻璃保湿,并减弱光线。子叶开展后移植。播种苗的花色易变化。用插叶繁殖时,取健康成熟叶片,连叶柄(长约2.5~3cm)插入介质内(叶片只需插入很少),保持介质湿润,于叶基部生出小植株。栽培介质可用优质壤土、排水良好的物质(如粗沙或切碎的紫箕根)和持水物质(如泥炭或切碎水苔),各占1/3组合。室内盆养观赏,放置明亮而略有阳光直射处,不可过量浇水,每14天施少量完全肥料,并随时摘去残花。 在温带地区室,非洲堇常用于室内小型盆花观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