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墙而立比喻不学无术。《晋书·梁武昭王李玄盛传》: “古今成败,不可不知,退朝之暇,念观典籍,面墙而立,不成人也。” ○ 墙面而立 学习 学习学(~文;~武;~艺;~工) 习(~文;~字;习学;修习;脩习;摹习) 贯 课(课习) 肄(肄习)修 上 研席 攻书 学习和继承:学传 读书学习:读学 灯火 春诵夏弦 春诵秋弦 春咏夏弦 夏弦春诵 正在学校学习:就读 一个学期开始学习:开学 迎学 勤勉学习:敦学 敦习 敏学 夜晚学习:夜读 燃藜 晦诵 继续学习:续学 续读 有美女陪伴着读书:红袖添香 讽诵学习:讽习 遇到困惑的时候就学习:困而学之 因故停止学习:停学 废学 失学 休学解学 中途停止上学:辍学 断织 弃学 弃卷 学习年限:学历 学得:学到 学取 学到手:掌握 初步学会:入门 只学到老师的一半:减师半德 学习知识永远没有完结的时候:学海无涯学海无边 不学之人,如面对墙壁而立,一无所见:面墙而立 墙面而立 (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学习)
另见:阅读 读书 研究 实践 获得 知识 技能 ☚ 学习 学习内容 ☛ 面墙而立miàn qiáng ér lì脸对着墙站着。比喻就地止步,毫无所得。《尚书·周官》:“不学墙面。”孔安国传:“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论语·阳货》:“子谓伯鱼曰:‘女(汝)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面墙而立miànqiánɡ'érlì《论语·阳货》:“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言像面对墙壁站立,目无所见。后以“面墙而立”指不学无术,一无所知。 面墙而立miàn qiánɡ ér lì面对墙壁站立。 ❶ 指一无所见,一无所知。 ❷ 比喻不学习而不学无术。《尚书·周官》“不学墙面”孔颖达《传》:“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原作“墙面而立”。 面墙而立miànqiáng'érlì〔主谓〕 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也看不见。比喻不学无术,一无所知。语本《尚书·周官》:“不学墙面,莅事惟烦。”孔安国传“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古今成败,不可不知,退朝之暇,念观典籍,~,不成人也。” △ 贬义。多用于形容人的糊涂、愚昧。 【近义】不学无术 愚昧无知 〖反义〗好学深思 博学多才 学富五车。 也作“墙面而立”。 面墙而立miàn qiáng ér lì《书·周官》: “不学面墙。”孔安国传:“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形容不学习的人,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一无所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