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鞍马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鞍马anmapommel horse男子竞技体操项目。鞍马运动员的所有动作都应在两臂伸直、不断交换支撑和不停顿的状态下完成,因而它对发展支撑力和增强身体平衡的控制能力有特殊作用。1896年被列为第1届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现代鞍马运动于19世纪中叶传人中国;1959年第1届全运会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以后历届全运会都设有鞍马比赛。1962年于烈烽在第1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获鞍马第3名,使五星红旗第一次在世界锦标赛上升起,并且以单环转体和移位技术开辟了鞍马技术动作的新领域。1980年童非在哈特福德体操邀请赛中获鞍马冠军,成为中国第一位鞍马世界冠军。1981年第1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李宁和李小平获并列冠军;同年,在第21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李小平以19.900分的成绩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运动员M·尼古拉并列冠军。1985年首次出现以中国体操运动员命名的鞍马难新动作:“童非移位”(从马的一端至另一端隔两环挺身全旋转体360°)、“王崇升鞍马”(托马斯起倒立转体180°再接托马斯起倒立下接正交叉)。1986年在北京举行的第7届世界杯赛上,李宁获鞍马比赛满分。1990~2000年中国体操运动员曾3次获世界体操锦标赛和世界杯赛的冠军。 鞍马ānmǎ❶鞍子和马;借指骑马长途旅行,也指战斗的生活 鞍马 鞍马教学和训练用的体操器械之一。标准鞍马是由马身、马腿、鞍环和腹下拉链等组成。鞍马长160厘米,宽35厘米至36厘米;鞍环高12厘米,鞍环切面直径3.5厘米,两环间距离40厘米至45厘米,鞍环离地面高度127厘米。鞍马要平稳,鞍环要拧紧,防止鞍马摇晃和发生意外伤害事故。 ☚ 吊环 高低杠 ☛ 鞍马 《鞍马》苏正富编著。人民体育出版社于1960年出版。 ☚ 单杠 平衡木 ☛ 鞍马ān mǎ鞍子和马,借指骑马:我亦常见官员人等,多有跟从外国献俘之种,图其不畏风霜,~便捷。(六三·1507) 鞍马ān mǎ男子的一种竞技体操。1958年《新知识词典》“全能运动”条:“在竞技体操方面有: 男子六项全能(自由体操、单杠、双杠、吊环、鞍马和支撑跳跃),女子四项全能(自由体操、高低杠、平衡木和支撑跳跃)。” 各种职业的生活 各种职业的生活从事某种活动或职业的生活:生涯 ☚ 各种人的生活 隐居生活 ☛ 鞍子 鞍子鞍(鞍具;鞍座;鞍桥;~条;~板;宝~;金~;绣~;雕~) 盘陀 鞧鞯 ☚ 缰绳 笼头 ☛ 乘坐 乘坐乘 坐 驾 搭 载 腾(~龙;~云) 淩 骑 跨 另见:坐骑 车子 马 ☚ 乘坐 乘车 ☛ 鞍马男子竞技体操项目之一。比赛用鞍马由马身、马腿、鞍环和腹下拉链组成。马长1.60m、马宽0.35m、马高1.05m(从垫子上沿量起)。鞍环距马背高度0.12m、鞍环宽0.31m、两环相距0.40~0.45m。全套动作要求两臂支撑在马的各个部位,用不同的支撑方式不停顿地完成不同的全旋和摆越动作,可以有通过手倒立加转体或不加转体的动作。鞍马相传起源于古罗马,是当时作为训练骑士的模拟器械,后逐渐发展为现在的运动项目。在1896年第1届奥运会上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鞍马 鞍马竞技体操所用器械。比赛用鞍马马长160厘米,宽35~36厘米,鞍环至地面高122厘米,鞍环高12厘米,环间距41~45厘米,且可调整,环切面直径3.5厘米。用鞍马作为器械进行运动练习,起源于古罗马,当时作为训练骑士的模拟器械出现,做各种跳上、跳下和支撑移动动作。近代应用鞍马进行竞技体操比赛始于1896年第1届奥运会。鞍马是体操中最典型的支撑项目,它包括各种摆越、交叉、全旋(双腿和分腿波浪式)、转体、移位及各种下法。近20年鞍马动作技术有了很大发展变化,表现为练习部位增多、多方位转体移位、多类型立体化动作一再出现、成套动作加难加长、倒立和倒立转体下已十分普遍,动作趋于复杂,连接更为精确而富有节奏。由于成套动作必须用两臂不停顿地在马的各部位变换支撑点,并在旋转的运动中维持重心的平衡,要求运动员具有很强的支撑能力和十分灵敏而协调的肌肉控制能力。少年儿童的鞍马训练,多从低山羊和无腿无环鞍马上的全旋练起,然后过渡到标准鞍马。这是少年儿童早练、多练、练好鞍马的有效途径。 鞍 马 ☚ 吊环 跳马 ☛ 鞍马 鞍马凡以描写马为主的画,统称“鞍马”。 ☚ 畜兽 手卷 ☛ 鞍马pommelled horse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