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下) > 檐椽部 > 風鐸 > 風珮 風珮 fēngpèi 亦稱“風筝”。以竹、玉或金屬刻爲龍、馬諸形,懸於檐下,占風而響,故名。相傳隋煬帝后喜臨池觀竹,竹枯,后每思其響,夜不能寐。帝命作玉龍片懸於檐下,因風相擊而發聲,與竹無異,民隨效之,此即風珮之類。唐·駱賓王《在江南贈宋五之問》詩:“露金薰菊岸,風珮摇蘭板。”唐·李白《登瓦官閣》詩:“兩廊振法鼓,四角吟風筝。”宋·陸游《枕上》詩:“商略明朝當少霽,南檐風珮已鏘然。”參閱唐·馮贄《烟花記·響玉》、清·顧張思《土風録·鐵馬》。 铃铛 铃铛铃(铃子;车~;金~;铜~;风~;门~;马~) 铎(铃铎) 琅珰 琅当 铜铃和旗旛:铃旛 银制的铃:银铃 银铛和貂尾:银貂 古代车上的铃:鸾(鸾铃;鸾和;和鸾) 銮和 装于轭首或车衡上的铃:銮 皇帝车驾上的铃:銮铃 悬挂在殿阁塔檐下的金属片:铁马檐马 檐铎 檐铃 风铁 风铎 像玉佩一样摆动或相碰时发出声音之物:风佩 风佩 旧时悬于官府大门外、让上诉者敲击的铃:讼铃 僧道游方时手持的响器:铃杵 其他响器:哨(哨子) 汽笛 警笛 叫子螺号 鼻儿 铁牌 一种两端作云头形的铁质或木质响器:云板 云版 云牌 铃铎中的悬垂物:舌(铎舌) ☚ 响器 军品 ☛ 000034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