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导联心电图esophageal lead electrocardiogram系将一导联电极经口腔送入食管,达到心脏水平而描记的心电图,称为食管导联心电图。此种心电图主要为心房和心室表面的记录。心电图特点是:探查电极距门齿10~25cm处时,相当于心房上部水平,P波高大倒置,QRS波群以向下为主,T波倒置;探查电极距门齿25~35cm时,相当于心房中部与房室沟水平,心电图示P波振幅大并双相,QRS波向上向下相仿,T波倒置;探查电极距门齿35~50cm处时,相当于左心室水平,此时P波直立,QRS波群向上为主,T波直立。食管导联心电图可以清楚地显示P波并可利用鉴别复杂的异常心律。 食管导联心电图esophageal leads electrocardiogram是将导联电极送入食管内,在心脏水平部位录得的心电图。相当于在心房和心室表面记录的图形。电极先后置于距门齿15~25cm及40~50cm处,相继记录出心房和左室后壁的电位变化。主要用于诊断复杂的心律失常和后壁的心肌梗塞。 食管导联心电图 食管导联心电图食管导联心电图由于其电极紧贴于左心房之后,可使窦性或异位P波清晰显示,目前认为它对鉴别室上性与室性心律失常有重要价值,也有助于后壁心肌梗塞的诊断。操作时,患者取坐位,通常将食管电极送入食管至离门齿50~55cm处,以后根据欲探查部位,自下而上选择七个食管导联,即E50、E45、E40、E35、E30、E25、E20 (E代表食管导联,右下方数字代表食管电极与门齿间的距离) 中任一个导联,描记心电图。食管导联心室区的心电图,开始于离门齿41~45cm处,该区QRS波群形态视心电位而异。垂悬位者,通常与左胸导联心电图相似,但大都无S波,故常呈qR型;横置位者,常呈RS或rS型。当食管电极上移到离门齿29.5~36cm之间,通常已进入心房区,所录得的QRS波群形态转为QR或Qr型,甚至QS型,T波全部倒置。凡电极紧靠左心房后面所录得的P波,往往尖锐、高大而多相(以双相或三相多见);移行区P-QRS-T形态,则介于心房区与心室区之间。心房以上区类似aVR导联。 
图1 食管导联示意图  图2 食管导联心电图 房性心动过速伴4:3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2:1 ☚ 隐匿性传导心电图 His束电图 ☛ 食管导联心电图 食管导联心电图esophageal lead ECG将探查电极送入食道,并与心电图机的左上肢导线(正极)相连,无干电极与右上肢导线(负极)相连,用标准第一导联进行描记,即可录得食管导联心电图。该法由Gremer于1906年所提倡。正常食管导联的心电图有: ❶心房上部水平:探查电极距门齿约15~25cm,距鼻孔约25~30cm,电极尖端位于心房上部,P波倒置,QRS波群呈Qr型,T波倒置; ❷心房水平:探查电极距门齿约25~30cm,距鼻孔30~35cm,电极尖端位于房室沟水平,P波为先正后负的双相波,波幅较大,QRS波群呈Qr或QR型,T波倒置; ❸心室水平:电极尖端距门齿约35~50cm,P波直立,波幅较小,QRS波形较大,类似V5、V6导联图形,T波直立; ❹移行区:电极尖端位于心房与心室水平之间的区域,P-QRS-T形态也介于心房水平与心室水平两者之间。由于病人的身长与体型各不相同,上述食管电极所在水平与心电图波形之间的关系可有差异。食管导联心电图对复杂心律失常的鉴别(如鉴别室性及室上性心律失常)及正后壁心肌梗死的明确诊断有重要价值;还可作为食道心房调搏术起搏电极的定位指标。该法安全可靠,较为实用。 .jpg) 食管导联心电图
图示检查电极在心房水平处记录到的心电图P波高而尖,QRS波群呈Qr型,T波倒置;在心室水平处记录到的心电图P波小,QRS波群呈qR型,T波直立。 ☚ 心腔内心电图 心室区图形 ☛ 00014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