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因1959年发现于浙江嘉兴马家浜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太湖地区。碳-14测定年代约公元前5000年—前4000年。石器制造技术较高,常见锛、斧等加工木器的工具。陶器多手制,火候不高,技术较落后。农业经济占主要地位,种植秈稻、粳稻。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发现以野生葛为原料的纺织品。盛行俯身葬,随葬品多为日用陶器。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马家浜文化
中国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1959年首次发现于浙江嘉兴马家浜,故名。约距今6700—5700年。是继承河姆渡文化某些因素而发展起来的。以农业为主。使用石斧、骨耜、角耒、石刀、杵臼等农具,种植秈稻和粳稻,饲养猪、狗、水牛。渔猎采集也比较发达。陶器以手制为主,后期出现轮制陶。江苏吴县草鞋山遗址马家浜文化层发现了纺织技术相当进步的葛布。石器、骨器、竹木器制作技术相当熟练,尤以玉器制作在同期文化中是很突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