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根 > 何首烏 > 馬肝石 馬肝石 mǎgānshí 亦稱“九真藤根”、“山奴”、“山哥”、“山伯”、“山翁”。即何首烏。宋·唐慎微《證類本草·草部·何首烏》:“《何首烏傳》:“五十年者如拳大,號山奴;一百年者如碗大,號山哥;一百五十年者如盆大,號山伯;二百年者如斗栲栳大,號山翁;三百年者如三斗栲栳大,號山精。《鬥門方》:用九真藤,取其根。一名何首烏。”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七·何首烏》:“亦曰馬肝石。” 马肝石 马肝石何首乌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何首乌》。 ☚ 来苏 地精 ☛ 何首乌【同义】总目录 地精夜合交藤何首乌马肝石赤葛疮帚桃柳藤马肝石mǎ gān shí《本草纲目》石部第11卷马肝石(6)。古药名。《本草纲目》中有名未用者,今不入药用。 马肝石语出《洞冥记》,为传说汉武帝元鼎五年(前112)郅支国进献的石块。因半青半白,如同马肝而得名。郅支国人仅靠食此石为生。采得后用水银浸泡,纳于用金泥封口的玉柜中。食时舂碎,与九转金丹共服,可经年不饥不渴。用石拂发,白发变黑。群臣在甘泉宫侍坐,武帝以石拂白发者,无不灵验。因而当时朝中流传歌谣:“不用作方伯(一方诸侯之长),惟须马肝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