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与公孙氏的争夺是汉魏时东北两个地方割据势力之间的斗争。当时二者相邻,各自成为对外发展的障碍,并都以削弱或并吞对方为目标,矛盾日趋尖锐。高句丽故国川王死后,其弟延优和发奇二人为争夺王位而相斗,发奇失败后,率众投奔公孙度避难,并请发兵三万,攻打延优。汉建安二年(197),公孙度以为有机可乘,出兵攻高句丽。结果被延优打败,发奇自刎。建安九年,公孙康袭位辽东太守后,仍把削弱高句丽视为当务之急,建安十四年(209),公孙康发动了对高句丽的大规模袭击,一举破其国,焚烧城邑,摧毁王都国内城,迫使山上王延优迁入丸都城,双方矛盾日加深化。至魏明帝景初二年(238),司马懿率魏兵讨伐公孙渊,高句丽东川王派兵千人助魏,一举消灭公孙氏,双方矛盾结束,并使魏统一了辽东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