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处于抑制状态的心脏传导组织,在接受一次强刺激后可改善其传递冲动的能力的一种现象。它包括魏登斯基易化作用及魏登斯基效应两部分。前者可使心脏传导功能得到暂时性改善,后者使其传导能力得以继续维持。因而使一部分心室停顿患者从濒死威胁中得到暂时的解救。
魏登斯基现象
魏登斯基现象(Wedensky phenomenon)分为魏登斯基易化作用 (Wedensky facilitation)和魏登斯基效应(Wedensky effect)两类。魏登斯基易化作用是原来处于抑制状态的传导组织,在接受一次强刺激后,使原来受阻的向下冲动得以通过。魏登斯基效应是指一次强刺激突破阻滞区下传后,随后而来的同侧阈下冲动能通过该阻滞区(图1)。
目前多数人认为魏登斯基现象是超常期传导的一种表现形式。例如室性和交接处性逸搏,逆行隐匿传导到阻滞区,在该区造成一个超常期,若窦性冲动正遇到超常期,就产生魏登斯基易化作用,而一系列的超常传导就组成了魏登斯基效应(图2)。

图1 魏登斯基现象示意
魏登斯基现象是心脏在传导性或自律性抑制状态下的保护性反应。如重度房室传导阻滞造成心室停搏,借助于魏登斯基易化作用,可使心脏传导功能暂时恢复,并由魏登斯基效应维持之。这对维持有效心搏量,改善心肌缺血有重要意义,部分病人得以摆脱猝死的危险。魏登斯基现象还被认为是产生早搏的原因之一。

图2 房室传导中的魏登斯基现象
上行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造成长期心室停搏,一次室性逸搏和早搏后魏登斯基易化作用产生第一个下传的QRS波群,此后连续的魏登斯基效应使以后P波都能传入心室。
下行为几天后,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室自主心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