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稱“魚契”。古代朝廷頒發的魚形符信。首有孔,以繫佩。隋初始製木魚符,中剖爲二,雌雄各一,雄凸雌凹,以相勘合。開皇十五年(公元595年)又鑄銅質者,形仿木魚符。唐高祖爲避祖李虎諱,廢虎符,代以魚符,亦銅製,改雌雄爲左右二符,符陰刻以文字,以取軍旅,易官長。武后時改爲龜符,中宗即位復行魚符。又有金、銀及銅所製之隨身魚符,以明貴賤。宋代木、銅質者皆有。其發兵符改左右符爲上下,上實下虚,上下契合即可發兵。《隋書·高祖紀下》:“〔開皇九年,夏四月閏月丁丑〕頒木魚符於總管、刺史,雌一雄一。”《新唐書·車服志》:“魚契所降,皆有敕書。”《宋史·輿服志五》:“魚袋,其制自唐始,蓋以爲符契也。其始曰魚符,左一,右一。左者進内,右者隨身,刻官姓名,出入合之。”參閱《唐律疏議·魚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