鰩yáo魚名。即文鰩魚。崔駰《七依》:“洞庭之鮒,灌水之鰩。” 鰩“鳐”的繁体字。 上一条: 鳐 下一条: 飖 古代名物 > 水族類 > 脊椎部 > 鱗飾 > 鰩 鰩 yáo 亦稱“文鰩”、“飛魚”。魚名。胸鰭發達,能在水面或空中作較長距離滑翔。生活在海水上層。《吕氏春秋·本味》:“雚水之魚名曰鰩,其狀若鯉而有翼。”《山海經·西山經》:“泰器之山,觀水出焉,西流注於流沙,是多文鰩魚,狀如鯉魚,魚身而鳥翼,蒼文而鰩圖(據《山海經廣注》)白首,赤喙,常行西海,游於東海,以夜飛。”晉·左思《吳都賦》:“精衛銜石而遇繳,文鰩夜飛而觸綸。”《爾雅翼·釋魚》:“鰩,大者長尺許,翅與尾齊,一名飛魚。”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鱗四·文鰩魚》:“文鰩魚,生海南,大者長尺許,有翅與尾齊,群飛海上。”《說文新附》:“鰩,文鰩,魚名。” 鰩yaoF68E “鳐”的繁体。 鰩yáoY103 “鳐”的繁体。 鰩鳐, 篆yáo[魚(意符)+ (聲符)→鰩(《説文》:“鰩,文鰩,魚名。從魚, 聲。”鰩,魚類的一科,身體扁平,略呈圓形或菱形,有的種類有一對能發電的器官,生活在海洋中。肉可食,肝可制魚肝油,皮可制砂皮和皮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