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慎《渔父图》
纸本,设色。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描写一老渔夫,一手举钓竿,一手提鱼,面部显出高兴的神态。用笔粗放,衣褶连勾带染,画面自题: “篮内河鱼换酒钱,芦花被里醉孤眠,每逢风雨不归去,红寥滩头泊钓船。宁化黄慎。” 草书题款,古拙而潇洒。人物也带有明显的书法意味。这是前所未见的。
黄慎(1687——1768),字恭懋,号瘿瓢子,又号东海布衣。福建宁化人,侨寓扬州。早年丧父,为了侍养老母,放弃了举子业,以卖画为生。初同上官周学画,手法工细,人物、山水、花鸟、楼阁等,虽都学得很好,但并不以此为满足,曾说: “吾师绝技难以争名矣,志士当自立成名,岂肯居人后哉。” 于是,他便废寝忘食地琢磨,一心创立新风格。后来,他从怀素的草书中细心体会其用笔,从中受到启发,便把写草书的方法运用到人物画创作中去,因而创立了自己的风格。老师上官周看后予以肯定和赞扬。黄慎主攻人物画,其次是山水、花鸟。早年用笔设色都十分精致,保留着老师的风格面貌。中年形成自己的风格之后,用笔粗犷,气象雄伟。人物多取历史故事,也画现实人物,包括生活在最底层的渔夫、樵叟、乞丐等。画面大多配以草书题款,更觉纵情恣肆,挥洒自如。

黄慎 《渔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