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50年代
1950年6月, 由西北军政委员会农林部柴达木勘察队和畜牧部畜牧考察团青海组前往柴达木盆地考察, 历时二个月。 同年, 由北京农业大学西北工作团赴柴达木考察一个月。 1950—1952年,林业部门对青海省东部地区进行了青海森林资源踏查。 1954年, 在西北农林局提出的 《西北农业区划的初步意见》 中, 根据各地海拔、气候、水利和农业生产的差异性, 将西北地区划分为西部灌溉区、一年一熟山区、 两年三熟平原区和两年三熟山区。青海分别属西部灌溉区和一年一熟山区。 与本地脑山、 浅山、川水的习惯划分相似。 1955年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土壤研究所和地理研究所, 对柴达木盆地的草地植被进行了综合考察。50年代中期, 由中国科学院甘青综合考察队和青海省畜牧厅局级等单位, 组织人员对牧业区进行了第一次重点考察。 1958年4月,由省农林厅、 商业厅、工业厅、卫生厅等单位联合组成80余人的调查队, 对全省各地的野生动物资源、药材、 土特产及罗布麻进行了调查。 1958年8月—1959年, 根据农业部在广东省新兴县召开的 “全国土壤普查现场会”, 组织人员对全省的土壤进行了首次普查, 并对土壤进行了科学的分类。 1958—1960年由中国科学院、 国家计划委员会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 对全省的草地植被、牲畜和畜牧业进行了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