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708”工程项目
青海省海东地区是青海省的主要粮食产区, 但由于干旱缺水, 缺少骨干水利工程, 农业基础薄弱, 水浇地少, 粮食产量低而不稳, 群众生活长期处于贫困状态。 为了充分利用当地的水土资源, 发展生产,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1983年6月, 青海省人民政府申请世界粮食计划署 (WFP)提供无偿援助425万美元, 国内配套5 050万元人民币。 1985年3月, 我国政府和世界粮食计划署在北京签署了执行项目协议, 编号为 “中国2708项目”。“2708”项目包括青海省海东地区的湟源、 湟中、 互助、乐都、 民和以及西宁市的大通共6个县的23个乡, 项目于1985年5月1日开始实施, 通过省、县各级领导和项目区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 各项目均按计划完成, 于1989年4月30日项目竣工, 1990年通过世界粮食计划署的终期验收。 完成的主要工程内容为: 建成水库2座, 蓄水池和涝池117座; 干支渠496.47公里、建筑物1 208座, 人畜饮水兼灌溉供水管道72条110.8公里; 平整土地8 174.5公顷、 田间道路371公里; 四旁植树262.6万株、 荒坡造林2 998公顷。 完成土石方3 133万立方米、 砌石13.286万立方米、 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14.3万立方米。
项目的实施, 为项目区23.5万群众脱贫致富,解决温饱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新建和维修输水干、支渠以及平整土地和修建田间工程, 使项目区8 174公顷土地变成水浇地, 到1994年, 粮食单产由原来的亩产100千克左右增加到300千克左右, 粮食总产量由实施前的3 437万千克增加到6 080万千克;年人均纯收入由实施前的55元提高到550元以上;人均口粮由160千克增加到297千克。 农业的发展还带动了林、 牧、 副业的发展, 农民增加了收入, 同时, 提高了森林覆盖率, 对控制水土流失, 改善生态环境发挥了明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