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地表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地表水

(一)地表水

安徽多年平均降水为770~1 700毫米,降水量自北向南递增,皖南局部地区年降水量达2 000毫米以上,而淮北局部地区则不足800毫米。降水集中在5月至9月,此间降水量占全年的60%以上。全省多年平均径流深在100~1 200毫米,其面上变化与降水相应,皖南局部地区年径流深达1 400毫米以上。降水量和径流量的年际变化也很大,淮北地区降水为2.3~2.8倍,径流为14~30倍;江淮间降水为1.9~2.8倍,径流为5~15倍;江南降水为2倍,径流为4~7倍。

☚ 一、水资源量   (二)地下水 ☛

(一)地表水

(一)地表水

河南省的河川径流主要由降雨形成。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82毫米,约1 292亿立方米水量,其中76%的降水量由植物吸收蒸腾、土壤入渗以及地表水体蒸发所消耗,只有24%的降水量形成河川径流。通过1956—1979年实测径流还原计算汇总,全省多年平均河川天然径流量为312.7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为189毫米,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8%。但河南省人多田广,人均占有河川径流量343立方米,亩均占有量306立方米,均只有全国平均占有量的1/6(见表1-3-3)。

表1-3-3 分区域河川径流量表

区 域流域面积
(平方公里)
河川径流量 (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深
(毫米)
多年平均P=50%P=75%P=95%
全 省165 130312.7289.6209.7127.4189
黄河流域
淮河流域
海河流域
36 030
86 090
15 300
47.3
178.5
20.0
40.7
166.7
15.5
30.2
113.7
10.1
23.2
54.5
7.2
131
207
130

(续)

区 域流域面积
(平方公里)
河川径流量 (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深
(毫米)
多年平均P=50%P=75%P=95%
长江流域
安 阳 市
鹤 壁 市
濮 阳 市
新 乡 市
焦 作 市
郑 州 市
开 封 市
商丘地区
许 昌 市
漯 河 市
周口地区
平顶山市
洛 阳 市
三门峡市
驻马店地区
南 阳 市
信阳地区
27 710
7 324
2 182
4 009
8 251
6 003
7 004
6 234
10 569
4 071
2 562
11 642
9 305
15 088
10 246
15 095
27 010
18 535
66.9
10.23
3.09
1.97
8.77
6.18
7.62
3.89
8.99
3.50
2.76
11.46
18.47
28.15
16.66
37.05
65.97
77.89
61.4
8.80
2.44
1.78
7.40
5.32
6.55
3.20
5.67
2.35
1.77
8.24
15.15
22.97
14.54
28.92
58.56
73.21
42.4
6.12
1.42
1.10
4.59
3.95
4.87
1.90
3.05
1.06
0.91
5.22
8.31
16.13
10.57
15.55
40.22
51.63
22.9
4.08
0.73
0.41
2.33
3.03
3.73
0.92
2.14
0.41
0.58
3.95
2.81
12.12
7.55
6.28
23.89
27.38
242
140
142
49
106
103
109
62
85
86
108
98
198
186
163
245
244
420
☚ 一、水资源总量   (二)地下水 ☛

(一)地表水

(一)地表水

福建水资源由降雨(水)补给形成。据福建省水文总站1956—1979年水文测报资料分析,同步期全省年平均降雨量在1 100—2 200毫米之间,多年平均降水深为1 667毫米,平均年降水总量为2 023亿立方米,相应年均径流深962毫米,年均径流总量为1 168.0亿立方米。各地市地表水资源(表1-3-1)。

表1-3-1 各地市地表水资源

地 市集雨面积
(平方公里)
年均降
水深
(毫米)
年均降
水量
(亿米3)
年均径
流深
(毫米)
年径流量
(亿米3)
福州市
厦门市
莆田市
漳州市
泉州市
三明市
南平市
宁德地区
龙岩地区
全 省
11 428
1 451
3 781
12 500
11 015
22 959
26 301
12 896
19 049
121 400
1 526
1 439
1 552
1 584
1 596
1 691
1 767
1 752
1 679
1 667
174
21
59
198
173
389
462
226
319
2 023
868
813
867
907
879
940
1 016
1 442
956
962
99.2
11.8
32.8
113.4
95.5
215.8
267.2
147.3
184.0
1 180.0

此外,福建还有来自闽江源头和交溪源头由浙江省境内流入的客水资源29亿立方米。
☚ 一、水资源总量   (二)地下水 ☛

(一)地表水

(一)地表水

湖南省地表水资源由本境水资源、客水资源和过境水资源三部分组成。
地表水资源年际变化, 丰水年水量为枯水年的2.0~3.5倍。径流量与降水相应集中在4—7月, 这4个月径流量一般占年径流量的50%~70%。
由省外流入的客水资源, 其汇水面积为全省总面积的27.4%, 多年平均水量为湖南省境产水量的28.6%。
过境水资源是指长江通过松滋、太平、藕池、调弦 (1958年建闸控制) 四口向洞庭湖倾注的水量。这部分水92%是在5—10月的汛期流入的, 主要是分泄长江洪水, 对洞庭湖区带来洪、渍灾和泥沙淤积之害。
在地表水资源总量中, 稳定的基流只占13%,其余87%属中, 洪水径流, 需要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方能使农业灌溉用水得到不同程度的保证。
1.水系分布
。湖南省河流主要属长江流域洞庭湖水系, 占湖南省流域面积的96.7%。主流有湘、资、沅、澧四水及直接入洞庭湖的泪罗江、新墙河。各大、小水系支流流长在5公里以上的共5 336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5000平方公里的13条, 小于5 000而大于500平方公里的97条 (见表1-3-2)。

表1-3-2 湖南省及洞庭湖水系水资源


湘水、资水、沅水、澧水是湖南省的四大河流,流域面积占湖南省面积的84.4%, 水资源量占全省的86.7%。
湘水是湖南省流域面积最大, 水量最多的河流,是长江七大支流之一, 也是湖南省的第一条大河 。湘江发源于广西兴安县海洋山, 汇灌江从泉州进入湖南。河流全长856公里, 流域面积94 660平方公里,其中省内85 108平方公里, 占90%。湘江流域雨量充沛, 年平均降水量1457.8毫米, 省境内1435.9毫米, 年径流量759亿立方米, 其中省境内665亿立方米, 占全河径流量的87.6%。
资水是湖南省第三条大河。资水南源夫夷水发源于广西资源县桐木江, 在青山村进入省境; 北源赧水发源于雪峰山中段和南段的东坡, 在邵阳县双江口与夫夷水会合后称资水, 河长653公里, 流域面积28 142平方公里, 省内26 738平方公里, 占95%。资水流域产量很不均匀, 上游年产水模数约70万立方米/平方公里, 中游年产水模数达90万立方米/平方公里, 为上游的1.3倍。资水水量的年际间变化也是很不均匀的, 年径流变差系数为0.24, 较湘水小, 但比沅、澧水大。据桃江水文站的资料分析, 桃江站的最大年径流量328亿立方米, 约为平均年径流量226亿立方米的1.45倍, 最小年径流量140亿立方米,为多年平均径流量的62%。资水流域降水量虽不及澧水、湘水多, 但产水模数仅次于澧水而比湘水大,平均每年每平方公里为84.9万立方米, 水量沿程变化不均匀, 中游产水量较上游产水量大。
沅水是湖南省第二条大河, 发源于贵州云雾山,从銮山进入湖南, 于常德德山入湖。全长1 183公里,流域面积89 163平方公里, 省境51 066平方公里, 占57.3%。年径流量为667亿立方米, 水量仅次于湘水, 省境内产水393.3亿立方米, 占全河水量的59%。沅水流域的降水量自上游至下游增加。由于沅水流域地处雪峰山脉和武陵山脉之间, 受云贵高原气候影响, 流域年降水量比湘、资、澧三水都小, 仅1362.9毫米, 但少雨区主要在上游的贵州省境内, 湖南省境内51 066平方公里面积内年降水量达1 456.9毫米, 与湘、资、澧三水流域的年降水量接近。沅水径流量次于湘江居第二位。产水模数为 “四水中” 最小, 每平方公里年产水量74.8万立方米, 流域内降水小, 无大范围的暴雨中心, 径流量的年际变化比湘、资、澧三水都小, 除受降水量年际变化小的影响外, 河流较长, 流域内水量调节周期长也是原因之一。以下游桃源站为例: 年径流量Cv值为0.20, 最大年径流量876亿立方米, 为多年平均径流量660亿立方米的1.33倍, 最小年径流量474亿立方米, 为多年平均径流量的0.72倍, 上中游的多年变化也与此相似。
澧水是湖南省第四大河流, 北支主源出桑植杉木界, 至津市小渡口入湖。全长388公里, 流域面积18 496平方公里, 省内15 736平方公里, 占85.2%,澧水流域平均雨量1 542.2毫米, 年平均全河水量165亿立方米, 省内水量 131 亿立方米, 占全河的79.4%。澧水流域碳酸岩类分布面积广, 岩溶发育,溶洞、暗河、天坑遍布, 相互串通, 往往水流潜入地下, 走向不明, 流域界限不易确定, 尤以娄、渫两支流上游为甚, 加之山高坡陡, 雨多林密, 产水强度大, 如上游凉水口水文站每平方公里的年产水量高达152万立方米, 径流系数达0.84, 个别年份高达0.90。
在湖南省四大水系中, 溯水的水资源量最丰富,依次为沅水、资水、澧水。单位面积的产水量 (产水模数) 以澧水为最小, 其次是资水、湘水、沅水。水量的多年变化是湘水最大, 沅水最小, 资水和澧水相似。年内分配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丰水期都集巾在夏季的5、6月份; 枯水期为当年12月和次年1月, 但由于湘、资、沅三水同处在一个地理范围内, 气候条件也基本一致, 水文特性较澧水略有不同, 如连续最大四个月的径流量湘、资、沅三水都出现在4—7月,最大水量都出现在5月份, 所占比重也相同 (都是19%~20%), 而澧水所处地理位置偏北, 雨季来得迟。连续最大四个月水量出现在5—8月, 且以7月为最大。枯水期出现在年底12月和年初, 2月所占比重也小。湖南省主要江河水量 (见表1-3-3)。

表1-3-3 主要江河年降水量天然径流量表

河名流域面积
(平方公里)
河长
(公里)
年降水量
(毫米)
年径流量
(亿立方米)
Cv不同保证率年径流量 (亿立方米)
20%50%75%95%
湘 水
资 水
沅 水
澧 水
94 660
28 142
89 163
18 496
856
653
1 033
388
1 457.8
1 452.2
1 362.9
1 542.4
759
239
667
165
0.27
0.22
0.21
0.24
918
282
781
196
744
234
654
162
607
200
567
137
463
160
454
106

洞庭湖区水量, 系指除 “四水” 和长江以外的米水量, 它包括纯湖区和直接流入洞庭湖的各较小河流的来水量, 总计约190亿立方米。省内产水157.7亿立方米, 占湖区总来水量的83%, 入湖支流中除汨罗江、新墙河设立水文站, 有实测资料外, 很多人湖小河无实测资料。湖区本身因水网交错, 堤垸相间,电力排灌站星罗棋布, 水文情况复杂, 实测水量困难, 径流量根据降水、蒸发等资料用间接方法推求。
洞庭湖区径流的年内变化与湘水下游相似, 4—9月汛期径流量一般占全年的75%以上, 连续四个月最大径流量一般在4—7月,占全年的65%左右,以5月为最大, 占全年的20%以上, 最枯径流量多出现在12月和次年1月, 这两个月还不到全年的5%, 最大月为最小月径流量的10倍。它的年际间变化是全省最大的地区之一, 年径流的Cv值一般在0.40以上, 多年平均径流量为最大年份的50%, 最大年份为最小年份径流量的4倍多, 这在湖南省其他地区是少见的。

表1-3-3 主要江河年降水量天然径流量表

河名流域面积
(平方公里)
河长
(公里)
年降水量
(毫米)
年径流量
(亿立方米)
Cv不同保证率年径流量 (亿立方米)
20%50%75%95%
湘 水
资 水
沅 水
澧 水
94 660
28 142
89 163
18 496
856
653
1 033
388
1 457.8
1 452.2
1 362.9
1 542.4
759
239
667
165
0.27
0.22
0.21
0.24
918
282
781
196
744
234
654
162
607
200
567
137
463
160
454
106

2.区域分布。
根据湖南省河流水系分布特点,并结合地形,地貌,按八个区计算水资源,推算水资源总量为1 623亿立方米(见表1-3-4)。

表1-3-4 湖南省水资源分区统计表

流域(分区)
名 称
面 积
(平方公里)
平均年径
流 量
(亿立方米)
说 明
湘 水
湘 水
资 水
沅 水
澧 水
纯湖区
45 172
40 211
26 738
51 066
15 505
15 060
370.5
294.3
217.4
393.3
131.2
80.4
衡阳至省界
濠河口至衡阳
甘溪港至省界
德山至省界
小渡口至省界
流 出
其 他
6 992
11 091
58.4
77.3
本省流出外省的
新墙河、汨罗江、洈水等
全 省211 8351 623 

据表1-3-4分析, 湖南省属外省水系的流域面积6992平方公里, 占湖南省土地面积的3.3%, 其余96.7%的部分均属洞庭湖水系; 而洞庭湖水系流域面积的80.6%在湖南省境内, 其余流域面积中的大部分也流入湖南, 不流入湖南省的仅5 936平方公里, 只占洞庭湖水系流域面积的2.3%。由于四水及洞庭湖具有灌溉、舟楫之利, 对湖南省文化开发、农业发展、商贾往来等均有极大作用。
在湖南省四大河流中, 其区域分布大致如下:湘水在零陵以上称上游, 两岸多山地, 河谷狭窄, 岩溶发育, 水流湍急, 约占总流域面积的22%,河流总面积的22%, 河流总水量的27%, 植被良好,雨量丰沛, 年平均降雨量在1 400毫米以上, 水量丰富, 年径流量深高达958毫米。在零陵至衡阳为中游区, 沿途丘陵起伏, 穿越衡邵盆地干旱区, 雨量偏小, 除春陵水嘉禾以上的南岭山区和阳明山区为暴雨区, 年降雨量大于1400毫米外, 干流区年降雨量大部分在1 300毫米以下。中游面积约占总面积的33%, 径流量仅占总径流量的31%, 单位面积产水量比上游偏小21%, 衡阳以下为下游, 纳耒水、涞水两大支流后, 水量大增, 水面开阔, 水流平缓, 两岸地势平坦, 除衡山外, 以丘岗地形为主。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 为湖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沿江地带年雨量一般在1 400毫米左右, 面积占流域面积的45%, 水量占总水量的42%, 单位面积产水量比上游偏少。
资水在小庙头 (即邵阳市下游34公里) 以上称上游, 发源地山高谷峡, 坡陡流急, 至武岗后进入邵阳盆地丘陵区, 地势平坦, 坡度平缓, 降水量多在1300毫米以下, 是湖南省的主要干旱区。上游水量约占全河水量的54%, 而面积占了57%。小庙头至桃江马迹塘为中游, 河道穿越雪峰山脉, 两岸高山对峙, 海拔高度多在1000米以上,岩陡谷深, 河中滩礁密布, 河道弯曲狭窄, 沿途正处于湖南省最大的暴雨区, 年降雨量多在1 500毫米以上, 最大值可达2000毫米, 也是造成资水下游洪水灾害的主要地带。中游面积约占全流域的38%, 水量却占40%左右,单位面积产水量较上游丰富。马迹塘以下称下游, 两岸以丘岗、平原为主, 河谷开阔, 至益阳注入洞庭湖。年降水量多在1 400毫米左右, 单位面积产水量不如中游丰富, 仅占流域总水量的6%。
沅水在黔城以上称上游, 地处云贵高原, 海拔多在1 000米左右, 河道切割高山, 多窄深峡谷, 坡降陡, 水流急, 流域面积占全区的39%, 径流仅占全区的33%, 因受云贵高原气候影响, 降水量比中、下游偏小, 一般在1 300毫米左右, 为湖南省湘西的少雨区。黔城至沅陵为中游区, 巫水、溆水、辰水、武水、酉水等支流先后在本区汇入, 面积和水量大增, 中游面积占总面积的49%, 水量却占52%, 单位面积产水量较上游丰富, 全区处于雪峰山麓, 雨量较上游大, 一般在1 400毫米以上。沅陵以下称下游,山势低落, 丘岗地相间, 河道变缓, 至桃源以下进入洞庭湖平原, 江阔水缓, 因受雪峰山地形影响, 降水量增加, 年雨量除河口平原区外, 一般在1 500毫米左右, 该区面积约占全流域面积的12%, 水量却占15%, 单位面积产水量均较中、上游大。
澧水在桑植县南岔以上称上游, 河道长96公里,两岸山高林密, 坡陡谷狭, 山峰多在1 003~2 000米; 河道坡降约0.267%, 雨量充沛, 年雨量1 600毫米以上, 是湖南省主要暴雨区之一。加之森林密布,碳酸岩溶发育, 坡度陡, 产水量大, 面积2 559平方公里, 占全流域的13.8%, 水量32.2亿立方米, 占全河水量的19.0%。桑植县南岔至石门为澧水的中游区, 其间距离长约226公里, 地貌形态除娄、渫二支流上游外, 以丘陵为主, 至慈利、石门分别纳娄水、渫水, 水量大增, 河面扩展, 坡度减缓, 平均坡降约0.0754%, 年雨量较上游为小, 约1 560毫米左右,来水量约114亿立方米, 占全河水量的69%, 面积占68%, 中游是澧水的主要产水区。
石门至小渡口为下游区, 丘岗地零星分散, 洞庭湖西部平原展布其间, 海拔高度一般在35~80米左右, 河道平缓, 雨量较中、上游区少, 一般在1 400毫米以下, 水量仅占全河的12%。
3.时间分布
。湖南省地形复杂, 气候多样, 由于降水量的高度集中, 往往几个月降水量的多寡, 基本上决定了一年降水的丰枯 (见表1-3-5) 。

表 1-3-5 湖南省降水量月分配表 (P=50%)

月 份1234567891011124—9月
月雨量占年
雨量百分数
3.57.38.313.318.214.66.77.05.06.85.34.064.8

湖南省湘、资、沅、澧四大河流的时间分布各有差异 (见表1-3-6)。

表1-3-6 湖南省各流域(区) 典型年降水量月分配表

流 域
(区)
月 份汛期
4—9月
123456789101112
湘 水
资 水
沅 水
澧 水
湖 区
3.8
3.8
2.6
2.0
4.5
8.2
6.3
5.2
4.1
12.6
9.2
6.7
7.8
6.7
9.2
14.1
14.4
12
11.7
12.5
19.7
16.9
17.3
19.1
13.6
15.0
15.4
10.9
14.4
19.8
5.6
6.0
9.7
11.6
1.3
6.1
9.5
6.9
7.7
5.5
3.5
5.8
7.8
7.5
1.8
5.6
6.6
8.4
9.2
7.5
5.4
3.9
7.3
3.9
6.9
3.8
4.7
4.0
2.1
4.8
64.0
68.0
65.0
72.0
54.5

湘水汛期来得早, 一般在3月下旬上游就开始涨水, 7月上、中旬汛期结束, 径流受降水的支配, 其年内变化规律与降水相似, 连续四个月最大径流量- 一般出现在4—7月, 约占全年径流量的62%, 汛期(4—9) 径流量约占全年径流量的74%, 全年各月水量以5月最大, 6月次之, 这两个月的径流量可占全年的37.5%左右。最枯流量一般出现在12月和次年1月, 这两个月的径流量仅占全年的7%左右, 丰水期的月径流量比枯水期的月径流大6倍多 (见表1-3-7)。

表1-3-7 湘水主要站点降水径流月分配表


月份
项目
占 全 年 百 分 数备 注
123456789101112

降 水
径 流
4.1
3.4
5.2
5.0
8.8
9.5
12.9
15.0
14.9
17.1
13.0
15.0
6.8
6.8
11.3
8.3
6.9
6.6
6.8
4.9
5.5
4.8
3.8
3.6
 

降 水
径 流
4.8
3.2
6.4
4.4
10.2
7.6
14.2
15.8
17.0
20.1
13.5
17.4
7.0
9.1
7.8
7.1
3.2
5.1
5.9
3.4
5.7
3.6
4.3
3.3
 

降 水
径 流
4.4
3.4
6.0
4.0
9.7
7.1
12.6
13.2
14.3
16.0
13.6
18.3
6.5
9.0
10.7
9.3
6.2
7.4
6.3
4.9
5.3
3.9
4.4
3.5
 

降 水
径 流
4.3
3.3
6.4
4.4
10.4
8.0
13.7
15.2
16.5
19.9
13.9
17.5
7.9
9.4
8.7
6.9
4.2
5.1
5.5
3.4
4.7
3.7
3.8
3.2
 

降 水
径 流
4.0
3.5
5.4
4.5
9.1
7.5
13.0
13.2
15.2
16.9
14.7
17.3
7.7
7.9
10.8
8.8
6.2
7.2
5.6
5.6
4.4
4.1
3.9
3.5
 

降 水
径 流
3.8
2.8
6.6
4.5
10.1
7.8
12.8
15.5
15.8
21.9
15.3
17.5
8.9
11.9
8.5
5.7
4.5
3.4
5.6
3.0
4.7
3.5
3.4
2.5
 

湘水流域水量丰富, 主要来自干、支流上游, 干流的中游来水量偏少, 流域的东部各支流又受台风雨影响, 水量的年际间变化在 “四水” 中最大。根据湘潭水文站30年实测资料统计分析, 年径流Cv值为0.31, 流域平均年径流量684亿立方米; 最大年径流量1002亿立方米, 为前者的1.46倍; 最小年径流量320亿立方米, 为0.47倍, 最大年径流量与最小年径流量的倍比为3:1。上游零陵和中游衡阳水量的多年变化和下游基本相同。湘水流域面积为全省的2/5,耕地面积约占全省的一半, 人口稠密, 工业发达, 人类活动对年径流的影响大。全区还原水量约占实测年径流的8.3%, 达51亿立方米, 约为湖南省还原水量的一半。
资水流域由于受季风气候和地形的影响, 水量的年内分配很不均匀; 连续最大四个月径流量出现在4—7月, 约占全年径流量的60%。汛期 (4—9月)径流量约占全年的71%。5、6两个月水量最大, 约占全年水量的35%, 最枯水量是12月和次年1月,仅占全年的7%左右, 最大月水量为最小月水量的6倍 (见表1-3-8) 。

表1-3-8 资水主要站点降水径流月分配表


月份
项目
占 全 年 百 分 数
123456789101112


降 水
径 流
3.8
3.3
5.5
5.3
8.6
9.5
12.8
15.8
16.9
19.6
15.0
17.1
9.5
9.4
9.8
6.2
4.2
3.2
6.0
3.4
4.7
4.5
3.2
2.7


降 水
径 流
3.8
3.3
5.0
4.0
8.2
6.1
12.6
13.4
18.3
18.3
13.2
15.3
10.8
12.4
9.5
8.6
4.5
5.6
6.4
4.5
4.7
5.2
3.0
3.3

降 水
径 流
4.0
3.4
5.9
4.5
9.3
8.1
13.4
12.8
15.0
19.4
12.3
15.7
8.7
10.9
11.2
7.6
5.7
4.8
6.1
4.2
5.0
4.8
3.4
3.8

降 水
径 流
3.9
3.2
5.5
4.5
8.1
7.2
13.9
13.6
18.2
18.9
14.1
15.7
8.2
9.3
8.7
7.4
4.3
6.4
6.2
5.7
5.5
4.6
3.4
3.4


降 水
径 流
3.4
3.0
4.8
4.9
8.3
8.5
14.0
13.9
16.7
19.3
14.6
15.8
10.2
10.7
9.3
7.2
4.5
4.1
7.0
4.1
4.3
5.6
2.9
2.6


降 水
径 流
3.9
3.0
5.6
6.0
8.4
10.4
12.8
16.0
15.0
18.8
13.4
15.8
8.9
7.6
12.8
7.9
5.2
3.4
5.9
3.5
4.7
5.2
3.4
2.2

资水水量的年际间变化很不均匀, 据桃江水文站的资料分析, 年径流变差系数Cv为0.24, 较湘水小,但比沅、澧水大。桃江站的最大年径流量328亿立方米, 约为平均年径流量226亿立方米的1.45倍,最小径流量140亿立方米, 为多年平均径流量的62%。资水流域降水量虽不及澧水、湘水多, 但产水模数仅次于澧水而比湘水大, 平均每年每平方公里为84.9万立方米, 水量沿程变化不均匀, 中游产水量较上游产水量大。邵阳市和邵阳地区是湖南省主要农业区之一, 人口较稠密, 土壤保水能力差, 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 仅次于湘水居第二位。
沅水流域的降水量自上游至下游增加, 水量的沿程变化规律与降水量基本相似。由于沅水流域地处雪峰山脉和武陵山脉之间, 受云贵高原气候影响, 流域年降水量比湘、资、澧三水都小, 仅1 362.9毫米, 但少雨区主要在上游的贵州省境内, 湖南省境内51 066平方公里面积内年降水量达1 456.9毫米, 与湘、资、澧三水流域的年降水量接近。径流特征是受降水特征支配的, 沅水流域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匀, 一年内多集中在夏季。4—9月的汛期径流量占总径流量的75%, 连续最大四个月的径流量多发生在4—7月,占全年径流的62%左右。尤以5、6两个月为最大。可占全年的35%~40%, 最枯径流量多在12月和次年1月, 这两个月的径流量仅占全年的5%左右 (见表1-3-9)。

表1-3-9 沅水主要站点降水径流月分配表


月 份
项目
占 全 年 百 分 数
123456789101112

降 水
径 流
3.5
2.3
5.2
2.9
8.7
5.3
13.0
12.0
15.6
19.9
12.0
17.4
9.5
13.8
11.8
8.2
5.9
5.1
6.7
4.8
4.6
5.4
3.5
2.9

降 水
径 流
3.6
3.0
5.0
4.2
7.7
6.8
14.4
14.5
17.5
20.9
15.1
16.5
9.5
11.7
6.6
6.4
4.5
3.9
7.5
4.1
5.5
5.0
3.1
3.0

降 水
径 流
2.9
2.4
3.9
3.3
6.3
5.9
13.4
13.3
17.5
20.3
13.3
17.4
10.8
11.7
9.7
7.5
5.6
4.3
8.3
4.5
5.4
6.3
2.9
3.1

降 水
径 流
2.8
2.2
3.6
3.5
6.5
6.1
12.3
13.4
16.4
19.6
14.1
16.9
13.1
12.5
9.6
7.0
6.1
4.3
8.0
5.7
4.8
6.1
2.7
2.7

降 水
径 流
1.9
1.5
2.8
1.8
5.8
5.0
11.1
11.1
14.9
17.2
16.2
18.0
14.7
15.7
10.8
9.8
7.5
5.9
7.4
6.7
4.5
5.3
2.4
2.0

降 水
径 流
2.3
2.7
3.1
2.9
6.1
4.8
11.9
11.1
15.2
17.1
14.7
16.7
13.8
12.9
10.7
8.6
7.3
6.7
8.2
6.8
4.3
6.3
2.4
3.4

沅水径流量次于湘江居第二位。产水模数为“四水” 中最小, 每平方公里年产水量74.8万立方米,流域内降水小, 无大范围的暴雨中心, 径流量的年际变化比湘、资、澧三水都小, 除受降水量年际变化小的影响外, 河流较长, 流域内水量调节周期亦长也是原因之一。以下游桃源站为例: 年径流Cv值为0.20,最大年径流量876亿立方米, 为多年平均径流量660亿立方米的1.33倍, 最小年径流量474亿立方米,为多年平均径流量的0.72倍, 上中游的多年变化也与此相似。
澧水是四水中最小的一条, 但其年降水量最多天然水资源丰富, 每平方公里的产水量为89.2万立方米, 居 “四水”之首, 但地域分布不均匀, 干支流的上游山地多, 下游丘平地少, 汛期来得迟, 比湘水、资水约推迟一个月。降水和径流的年内分配更不均匀, 水量更为集中, 洪涝灾害多。全区汛期 (4—--9月)径流占78%, 连续最大四个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的61%以上, 除下游个别地方外, 大多出现在5—8月的四个月内。最枯水量一般出现在年底的12月和次年1—2月份, 这三个月的径流量只占全年的6%左右 (见表1-3-10)。

表1-3-10 澧水主要站点降水径流月分配表


月 份
项目
占 全 年 百 分 数
123456789101112
 降 水
径 流
2.1
1.6
2.9
2.5
6.0
5.8
10.5
10.7
13.4
16.1
16.2
16.6
14.5
15.8
13.2
9.0
7.8
8.7
7.0
6.3
4.0
4.8
2.4
2.2


降 水
径 流
2.5
1.8
3.5
2.0
6.9
5.0
11.3
10.4
14.4
16.4
15.2
17.4
13.4
17.5
11.6
10.8
6.7
6.4
7.4
6.0
4.5
4.2
2.6
2.2


降 水
径 流
2.5
2.1
4.2
3.0
7.7
5.8
12.3
11.9
15.6
20.4
15.8
18.1
9.6
11.3
10.6
9.0
6.5
5.8
7.3
5.2
5.0
4.1
2.9
3.3

降 水
径 流
2.3
1.9
3.3
2.3
6.5
5.0
11.4
10.3
16.0
16.3
16.8
17.8
13.7
18.4
9.6
10.4
6.4
6.7
7.4
6.0
4.2
2.0
2.4
2.3

降 水
径 流
1.8
1.8
2.6
2.2
5.6
5.1
11.1
9.7
14.6
15.0
16.7
17.9
14.9
17.0
11.6
10.7
7.7
6.7
7.4
6.4
4.0
5.3
2.0
2.2
☚ 一、水量   (二)地下水 ☛

(一)地表水

(一)地表水

地表径流的总体状况是,东部长白山区为主要水源地带,河川径流多流向西、南、北方向。产水模数自东向西递减,西部平原区产流很少,但西辽河、东辽河、松花江、嫩江干流河流水量较多,特别是西北部界河松花江、嫩江水量丰沛。

☚ 一、水资源量   1.水系分布 ☛
0001582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25 0:2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