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一)地表水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一)地表水 (一)地表水安徽多年平均降水为770~1 700毫米,降水量自北向南递增,皖南局部地区年降水量达2 000毫米以上,而淮北局部地区则不足800毫米。降水集中在5月至9月,此间降水量占全年的60%以上。全省多年平均径流深在100~1 200毫米,其面上变化与降水相应,皖南局部地区年径流深达1 400毫米以上。降水量和径流量的年际变化也很大,淮北地区降水为2.3~2.8倍,径流为14~30倍;江淮间降水为1.9~2.8倍,径流为5~15倍;江南降水为2倍,径流为4~7倍。 ☚ 一、水资源量 (二)地下水 ☛ (一)地表水 (一)地表水河南省的河川径流主要由降雨形成。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82毫米,约1 292亿立方米水量,其中76%的降水量由植物吸收蒸腾、土壤入渗以及地表水体蒸发所消耗,只有24%的降水量形成河川径流。通过1956—1979年实测径流还原计算汇总,全省多年平均河川天然径流量为312.7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为189毫米,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8%。但河南省人多田广,人均占有河川径流量343立方米,亩均占有量306立方米,均只有全国平均占有量的1/6(见表1-3-3)。 表1-3-3 分区域河川径流量表
(续)
☚ 一、水资源总量 (二)地下水 ☛ (一)地表水 (一)地表水福建水资源由降雨(水)补给形成。据福建省水文总站1956—1979年水文测报资料分析,同步期全省年平均降雨量在1 100—2 200毫米之间,多年平均降水深为1 667毫米,平均年降水总量为2 023亿立方米,相应年均径流深962毫米,年均径流总量为1 168.0亿立方米。各地市地表水资源(表1-3-1)。 表1-3-1 各地市地表水资源
此外,福建还有来自闽江源头和交溪源头由浙江省境内流入的客水资源29亿立方米。 ☚ 一、水资源总量 (二)地下水 ☛ (一)地表水 (一)地表水湖南省地表水资源由本境水资源、客水资源和过境水资源三部分组成。 表1-3-2 湖南省及洞庭湖水系水资源 湘水、资水、沅水、澧水是湖南省的四大河流,流域面积占湖南省面积的84.4%, 水资源量占全省的86.7%。 湘水是湖南省流域面积最大, 水量最多的河流,是长江七大支流之一, 也是湖南省的第一条大河 。湘江发源于广西兴安县海洋山, 汇灌江从泉州进入湖南。河流全长856公里, 流域面积94 660平方公里,其中省内85 108平方公里, 占90%。湘江流域雨量充沛, 年平均降水量1457.8毫米, 省境内1435.9毫米, 年径流量759亿立方米, 其中省境内665亿立方米, 占全河径流量的87.6%。 资水是湖南省第三条大河。资水南源夫夷水发源于广西资源县桐木江, 在青山村进入省境; 北源赧水发源于雪峰山中段和南段的东坡, 在邵阳县双江口与夫夷水会合后称资水, 河长653公里, 流域面积28 142平方公里, 省内26 738平方公里, 占95%。资水流域产量很不均匀, 上游年产水模数约70万立方米/平方公里, 中游年产水模数达90万立方米/平方公里, 为上游的1.3倍。资水水量的年际间变化也是很不均匀的, 年径流变差系数为0.24, 较湘水小, 但比沅、澧水大。据桃江水文站的资料分析, 桃江站的最大年径流量328亿立方米, 约为平均年径流量226亿立方米的1.45倍, 最小年径流量140亿立方米,为多年平均径流量的62%。资水流域降水量虽不及澧水、湘水多, 但产水模数仅次于澧水而比湘水大,平均每年每平方公里为84.9万立方米, 水量沿程变化不均匀, 中游产水量较上游产水量大。 沅水是湖南省第二条大河, 发源于贵州云雾山,从銮山进入湖南, 于常德德山入湖。全长1 183公里,流域面积89 163平方公里, 省境51 066平方公里, 占57.3%。年径流量为667亿立方米, 水量仅次于湘水, 省境内产水393.3亿立方米, 占全河水量的59%。沅水流域的降水量自上游至下游增加。由于沅水流域地处雪峰山脉和武陵山脉之间, 受云贵高原气候影响, 流域年降水量比湘、资、澧三水都小, 仅1362.9毫米, 但少雨区主要在上游的贵州省境内, 湖南省境内51 066平方公里面积内年降水量达1 456.9毫米, 与湘、资、澧三水流域的年降水量接近。沅水径流量次于湘江居第二位。产水模数为 “四水中” 最小, 每平方公里年产水量74.8万立方米, 流域内降水小, 无大范围的暴雨中心, 径流量的年际变化比湘、资、澧三水都小, 除受降水量年际变化小的影响外, 河流较长, 流域内水量调节周期长也是原因之一。以下游桃源站为例: 年径流量Cv值为0.20, 最大年径流量876亿立方米, 为多年平均径流量660亿立方米的1.33倍, 最小年径流量474亿立方米, 为多年平均径流量的0.72倍, 上中游的多年变化也与此相似。 澧水是湖南省第四大河流, 北支主源出桑植杉木界, 至津市小渡口入湖。全长388公里, 流域面积18 496平方公里, 省内15 736平方公里, 占85.2%,澧水流域平均雨量1 542.2毫米, 年平均全河水量165亿立方米, 省内水量 131 亿立方米, 占全河的79.4%。澧水流域碳酸岩类分布面积广, 岩溶发育,溶洞、暗河、天坑遍布, 相互串通, 往往水流潜入地下, 走向不明, 流域界限不易确定, 尤以娄、渫两支流上游为甚, 加之山高坡陡, 雨多林密, 产水强度大, 如上游凉水口水文站每平方公里的年产水量高达152万立方米, 径流系数达0.84, 个别年份高达0.90。 在湖南省四大水系中, 溯水的水资源量最丰富,依次为沅水、资水、澧水。单位面积的产水量 (产水模数) 以澧水为最小, 其次是资水、湘水、沅水。水量的多年变化是湘水最大, 沅水最小, 资水和澧水相似。年内分配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丰水期都集巾在夏季的5、6月份; 枯水期为当年12月和次年1月, 但由于湘、资、沅三水同处在一个地理范围内, 气候条件也基本一致, 水文特性较澧水略有不同, 如连续最大四个月的径流量湘、资、沅三水都出现在4—7月,最大水量都出现在5月份, 所占比重也相同 (都是19%~20%), 而澧水所处地理位置偏北, 雨季来得迟。连续最大四个月水量出现在5—8月, 且以7月为最大。枯水期出现在年底12月和年初, 2月所占比重也小。湖南省主要江河水量 (见表1-3-3)。 表1-3-3 主要江河年降水量天然径流量表
洞庭湖区水量, 系指除 “四水” 和长江以外的米水量, 它包括纯湖区和直接流入洞庭湖的各较小河流的来水量, 总计约190亿立方米。省内产水157.7亿立方米, 占湖区总来水量的83%, 入湖支流中除汨罗江、新墙河设立水文站, 有实测资料外, 很多人湖小河无实测资料。湖区本身因水网交错, 堤垸相间,电力排灌站星罗棋布, 水文情况复杂, 实测水量困难, 径流量根据降水、蒸发等资料用间接方法推求。 洞庭湖区径流的年内变化与湘水下游相似, 4—9月汛期径流量一般占全年的75%以上, 连续四个月最大径流量一般在4—7月,占全年的65%左右,以5月为最大, 占全年的20%以上, 最枯径流量多出现在12月和次年1月, 这两个月还不到全年的5%, 最大月为最小月径流量的10倍。它的年际间变化是全省最大的地区之一, 年径流的Cv值一般在0.40以上, 多年平均径流量为最大年份的50%, 最大年份为最小年份径流量的4倍多, 这在湖南省其他地区是少见的。 表1-3-3 主要江河年降水量天然径流量表
2.区域分布。根据湖南省河流水系分布特点,并结合地形,地貌,按八个区计算水资源,推算水资源总量为1 623亿立方米(见表1-3-4)。 表1-3-4 湖南省水资源分区统计表
据表1-3-4分析, 湖南省属外省水系的流域面积6992平方公里, 占湖南省土地面积的3.3%, 其余96.7%的部分均属洞庭湖水系; 而洞庭湖水系流域面积的80.6%在湖南省境内, 其余流域面积中的大部分也流入湖南, 不流入湖南省的仅5 936平方公里, 只占洞庭湖水系流域面积的2.3%。由于四水及洞庭湖具有灌溉、舟楫之利, 对湖南省文化开发、农业发展、商贾往来等均有极大作用。 在湖南省四大河流中, 其区域分布大致如下:湘水在零陵以上称上游, 两岸多山地, 河谷狭窄, 岩溶发育, 水流湍急, 约占总流域面积的22%,河流总面积的22%, 河流总水量的27%, 植被良好,雨量丰沛, 年平均降雨量在1 400毫米以上, 水量丰富, 年径流量深高达958毫米。在零陵至衡阳为中游区, 沿途丘陵起伏, 穿越衡邵盆地干旱区, 雨量偏小, 除春陵水嘉禾以上的南岭山区和阳明山区为暴雨区, 年降雨量大于1400毫米外, 干流区年降雨量大部分在1 300毫米以下。中游面积约占总面积的33%, 径流量仅占总径流量的31%, 单位面积产水量比上游偏小21%, 衡阳以下为下游, 纳耒水、涞水两大支流后, 水量大增, 水面开阔, 水流平缓, 两岸地势平坦, 除衡山外, 以丘岗地形为主。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 为湖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沿江地带年雨量一般在1 400毫米左右, 面积占流域面积的45%, 水量占总水量的42%, 单位面积产水量比上游偏少。 资水在小庙头 (即邵阳市下游34公里) 以上称上游, 发源地山高谷峡, 坡陡流急, 至武岗后进入邵阳盆地丘陵区, 地势平坦, 坡度平缓, 降水量多在1300毫米以下, 是湖南省的主要干旱区。上游水量约占全河水量的54%, 而面积占了57%。小庙头至桃江马迹塘为中游, 河道穿越雪峰山脉, 两岸高山对峙, 海拔高度多在1000米以上,岩陡谷深, 河中滩礁密布, 河道弯曲狭窄, 沿途正处于湖南省最大的暴雨区, 年降雨量多在1 500毫米以上, 最大值可达2000毫米, 也是造成资水下游洪水灾害的主要地带。中游面积约占全流域的38%, 水量却占40%左右,单位面积产水量较上游丰富。马迹塘以下称下游, 两岸以丘岗、平原为主, 河谷开阔, 至益阳注入洞庭湖。年降水量多在1 400毫米左右, 单位面积产水量不如中游丰富, 仅占流域总水量的6%。 沅水在黔城以上称上游, 地处云贵高原, 海拔多在1 000米左右, 河道切割高山, 多窄深峡谷, 坡降陡, 水流急, 流域面积占全区的39%, 径流仅占全区的33%, 因受云贵高原气候影响, 降水量比中、下游偏小, 一般在1 300毫米左右, 为湖南省湘西的少雨区。黔城至沅陵为中游区, 巫水、溆水、辰水、武水、酉水等支流先后在本区汇入, 面积和水量大增, 中游面积占总面积的49%, 水量却占52%, 单位面积产水量较上游丰富, 全区处于雪峰山麓, 雨量较上游大, 一般在1 400毫米以上。沅陵以下称下游,山势低落, 丘岗地相间, 河道变缓, 至桃源以下进入洞庭湖平原, 江阔水缓, 因受雪峰山地形影响, 降水量增加, 年雨量除河口平原区外, 一般在1 500毫米左右, 该区面积约占全流域面积的12%, 水量却占15%, 单位面积产水量均较中、上游大。 澧水在桑植县南岔以上称上游, 河道长96公里,两岸山高林密, 坡陡谷狭, 山峰多在1 003~2 000米; 河道坡降约0.267%, 雨量充沛, 年雨量1 600毫米以上, 是湖南省主要暴雨区之一。加之森林密布,碳酸岩溶发育, 坡度陡, 产水量大, 面积2 559平方公里, 占全流域的13.8%, 水量32.2亿立方米, 占全河水量的19.0%。桑植县南岔至石门为澧水的中游区, 其间距离长约226公里, 地貌形态除娄、渫二支流上游外, 以丘陵为主, 至慈利、石门分别纳娄水、渫水, 水量大增, 河面扩展, 坡度减缓, 平均坡降约0.0754%, 年雨量较上游为小, 约1 560毫米左右,来水量约114亿立方米, 占全河水量的69%, 面积占68%, 中游是澧水的主要产水区。 石门至小渡口为下游区, 丘岗地零星分散, 洞庭湖西部平原展布其间, 海拔高度一般在35~80米左右, 河道平缓, 雨量较中、上游区少, 一般在1 400毫米以下, 水量仅占全河的12%。 3.时间分布。湖南省地形复杂, 气候多样, 由于降水量的高度集中, 往往几个月降水量的多寡, 基本上决定了一年降水的丰枯 (见表1-3-5) 。 表 1-3-5 湖南省降水量月分配表 (P=50%)
湖南省湘、资、沅、澧四大河流的时间分布各有差异 (见表1-3-6)。 表1-3-6 湖南省各流域(区) 典型年降水量月分配表
湘水汛期来得早, 一般在3月下旬上游就开始涨水, 7月上、中旬汛期结束, 径流受降水的支配, 其年内变化规律与降水相似, 连续四个月最大径流量- 一般出现在4—7月, 约占全年径流量的62%, 汛期(4—9) 径流量约占全年径流量的74%, 全年各月水量以5月最大, 6月次之, 这两个月的径流量可占全年的37.5%左右。最枯流量一般出现在12月和次年1月, 这两个月的径流量仅占全年的7%左右, 丰水期的月径流量比枯水期的月径流大6倍多 (见表1-3-7)。 表1-3-7 湘水主要站点降水径流月分配表
湘水流域水量丰富, 主要来自干、支流上游, 干流的中游来水量偏少, 流域的东部各支流又受台风雨影响, 水量的年际间变化在 “四水” 中最大。根据湘潭水文站30年实测资料统计分析, 年径流Cv值为0.31, 流域平均年径流量684亿立方米; 最大年径流量1002亿立方米, 为前者的1.46倍; 最小年径流量320亿立方米, 为0.47倍, 最大年径流量与最小年径流量的倍比为3:1。上游零陵和中游衡阳水量的多年变化和下游基本相同。湘水流域面积为全省的2/5,耕地面积约占全省的一半, 人口稠密, 工业发达, 人类活动对年径流的影响大。全区还原水量约占实测年径流的8.3%, 达51亿立方米, 约为湖南省还原水量的一半。 资水流域由于受季风气候和地形的影响, 水量的年内分配很不均匀; 连续最大四个月径流量出现在4—7月, 约占全年径流量的60%。汛期 (4—9月)径流量约占全年的71%。5、6两个月水量最大, 约占全年水量的35%, 最枯水量是12月和次年1月,仅占全年的7%左右, 最大月水量为最小月水量的6倍 (见表1-3-8) 。 表1-3-8 资水主要站点降水径流月分配表
资水水量的年际间变化很不均匀, 据桃江水文站的资料分析, 年径流变差系数Cv为0.24, 较湘水小,但比沅、澧水大。桃江站的最大年径流量328亿立方米, 约为平均年径流量226亿立方米的1.45倍,最小径流量140亿立方米, 为多年平均径流量的62%。资水流域降水量虽不及澧水、湘水多, 但产水模数仅次于澧水而比湘水大, 平均每年每平方公里为84.9万立方米, 水量沿程变化不均匀, 中游产水量较上游产水量大。邵阳市和邵阳地区是湖南省主要农业区之一, 人口较稠密, 土壤保水能力差, 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 仅次于湘水居第二位。 沅水流域的降水量自上游至下游增加, 水量的沿程变化规律与降水量基本相似。由于沅水流域地处雪峰山脉和武陵山脉之间, 受云贵高原气候影响, 流域年降水量比湘、资、澧三水都小, 仅1 362.9毫米, 但少雨区主要在上游的贵州省境内, 湖南省境内51 066平方公里面积内年降水量达1 456.9毫米, 与湘、资、澧三水流域的年降水量接近。径流特征是受降水特征支配的, 沅水流域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匀, 一年内多集中在夏季。4—9月的汛期径流量占总径流量的75%, 连续最大四个月的径流量多发生在4—7月,占全年径流的62%左右。尤以5、6两个月为最大。可占全年的35%~40%, 最枯径流量多在12月和次年1月, 这两个月的径流量仅占全年的5%左右 (见表1-3-9)。 表1-3-9 沅水主要站点降水径流月分配表
沅水径流量次于湘江居第二位。产水模数为“四水” 中最小, 每平方公里年产水量74.8万立方米,流域内降水小, 无大范围的暴雨中心, 径流量的年际变化比湘、资、澧三水都小, 除受降水量年际变化小的影响外, 河流较长, 流域内水量调节周期亦长也是原因之一。以下游桃源站为例: 年径流Cv值为0.20,最大年径流量876亿立方米, 为多年平均径流量660亿立方米的1.33倍, 最小年径流量474亿立方米,为多年平均径流量的0.72倍, 上中游的多年变化也与此相似。 澧水是四水中最小的一条, 但其年降水量最多天然水资源丰富, 每平方公里的产水量为89.2万立方米, 居 “四水”之首, 但地域分布不均匀, 干支流的上游山地多, 下游丘平地少, 汛期来得迟, 比湘水、资水约推迟一个月。降水和径流的年内分配更不均匀, 水量更为集中, 洪涝灾害多。全区汛期 (4—--9月)径流占78%, 连续最大四个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的61%以上, 除下游个别地方外, 大多出现在5—8月的四个月内。最枯水量一般出现在年底的12月和次年1—2月份, 这三个月的径流量只占全年的6%左右 (见表1-3-10)。 表1-3-10 澧水主要站点降水径流月分配表
☚ 一、水量 (二)地下水 ☛ (一)地表水 (一)地表水地表径流的总体状况是,东部长白山区为主要水源地带,河川径流多流向西、南、北方向。产水模数自东向西递减,西部平原区产流很少,但西辽河、东辽河、松花江、嫩江干流河流水量较多,特别是西北部界河松花江、嫩江水量丰沛。 ☚ 一、水资源量 1.水系分布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