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四川水产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四川水产业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四川水产业

四川的水产生产,自石器时代就已开始。巫山县发现的大溪文化遗址,曾出土大量的鱼骨和石制网坠、鱼钩、矛、弹丸等捕鱼工具。自商周以后,《华阳国志》、《水经注》、《元和郡县志》、《方舆胜览》等著名古籍,对水产业的发展情况均有记载,从生产工具、作业方式、对水产业的认识等方面,勾勒出了四川古代水产业的历史轨迹。
民国时期,四川水产业仍以个体渔民分散、自发地进行生产为主。生产工具多为小船小网,从事小规模的捕捞和少量的养殖。以船为家的渔民,自制渔具生产。渔具一般有钓、滚钩、拐子钩、大小钩、跑筒、卡子、麻拖网,拖网、奶子网、罾船、丝麻刺网等。网具多用猪血浆染。作业方式分为文、武二帮。文帮以网、钩、钓进行常年性生产;武帮则以鸬鹚、水獭、刺网、旋网进行季节性生产。另有一批农忙务农、农闲捕鱼的副业渔民,以虾扒、鱼叉、鱼罩等作业。江河捕捞的主要鱼类是鲤、、鲶、鳗、鲟、白甲、江团、青波等。由于渔具落后,作业方法原始,渔获量小,但对水产资源的破坏却很大。文帮作业对江河幼小鱼类残害较大;武帮的鸬鹚、水獭吞食小鱼亦多。一些池塘、稻田,有时也放养鲤鱼、鲫鱼,但很少有人专门经营管理,多为人放天养。抗战期间,沿海水产界人士迁来四川,为水产业做了一些工作。当时,这些人士积极倡导发展水产养殖,印有《池塘养鱼浅谈》、《稻田养鱼浅说》等小册子分发各地,并从外地采运鱼苗,贷给农民放养。同时,提倡成立渔业公会,“以增进渔人智能、改善生活,发达渔业生产为宗旨”,为四川的水产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新中国成立前,四川的水产市场多由封建行帮所把持,渔民渔贩多受其盘剥。重庆的鱼货购销就是由实为行帮的鱼商同业公会控制。成都的市场上多为淡水鱼,主要来自附近各县,多为江河捕捞鱼类和稻田放养的鲤、鲫,鱼贩自找货源,自购自销。
1949年,四川的水产业仅有从业人员7 508人,连家渔船456户,木制渔船3 268只,捕捞产量4 756吨;水产养殖面积为2.39万公顷,养殖产量3 322吨。全省水产品总量为8078吨。

☚ 一、发展历程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四川水产业 ☛
0000477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26 20: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