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村改革深入发展
改革开放后,安徽在全国率先推行以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贯彻实施一系列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基本政策,农村经济形势呈现喜人景象。
❶农村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与其相适应的农村配套改革步伐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看好,充满生机活力。
❷农村经济全面振兴,主要农副产品的产量大幅度增加,粮、棉、油及淡水产品的总量分别居全国第9位、第7位、第3位和第6位。农业生产单一状况显著改变,结构渐趋合理。1994年,农、林、牧、渔业产值比重为65.52%、4.49%、25.64%、4.35%,种值业比重较1978年下降了8.77个百分点,林、牧、渔比重分别较1978年增加1.96、10.16和3.55个百分点。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1994年末,全省乡镇企业总数达18万家,从业人员已占农村劳动力的1/4,营业收入1 878亿元。乡镇企业不仅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而且在全省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
❸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主要是农业装备水平越来越高。发展较快的“八五”计划时期,农机总动力净增加435万千瓦,小型拖拉机净增加30万台,分别居全国第5位和第13位。机耕、机播、机收面积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72.28%、32.3%和32.07%,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1%,排灌机电设备总装机达319万千瓦,农用化肥生产量提高到196.03万吨,化学农药生产量达0.57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