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社会互助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社会互助

(三)社会互助

1.救灾捐赠。救灾捐赠是帮助灾区群众克服灾荒困难的一项有效办法,是社会互助的一种主要形式。救灾捐赠是指社会团体或人民群众自发地向灾区政府或救灾机构捐款捐物。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全省群众互助互济的现金及粮食衣物等折款近70亿元,约为同期发放救灾款的两倍。捐赠的主要形式有:一是在灾区内部组织群众进行亲友相帮、邻里相助活动。二是县内、市内轻灾区、非灾区的城镇居民捐款捐物支援灾区,甚至省外、国外对灾区进行捐助。1963年8月河南省遭受严重洪涝灾害后,全省城镇职工和人民解放军捐献粮食585万公斤,现金152万元,寒衣500万件,代食品850万公斤。1975年8月驻马店等地区遭受特大洪水灾害后,除在全省组织非灾地、市、县进行对口包干支援灾区外,还得到全国的支援,内蒙古的土豆、贵州的杂木杆、湖南的竹席、新疆的马匹、黑龙江的农业机械等,源源不断运进河南灾区。1986年秋季全省大旱灾发生后,广大城镇职工捐助现金1 034万元,粮票2 250万公斤,衣被198万件。天津市为河南省募捐衣被200万件。1991年淮河流域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后,河南省共接收国内、外捐赠款15 984.96万元,粮食361.3万公斤,粮票200万公斤,衣被860万件,各种物资折款1 442万元。另外还接收境外捐赠的美元、港元、澳门元折合人民币3 400万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省接收国内外救灾捐助最多的一年。救灾捐赠款物的发放,采取群众评议、村委会讨论、乡政府审批、张榜公布的办法,发给灾民。定向捐赠,原则上按照捐赠者的意愿,救灾部门及时办理转办手续。非定向捐赠,统一由救灾主管部门分配给灾区使用。
2.救灾扶贫基金会。救灾扶贫基金会是社会救济性质的集体福利组织,通过社会募捐和国家补助,筹集救灾扶贫基金,兴办救灾扶贫经济实体和社会救济福利事业,扶持灾民和农村困难户发展生产。根据国家民政部的要求,河南省从1983年开始,改革救灾款使用办法,在保证灾区救济户基本生活的前提下,对有劳动能力的灾民实行救灾款有借有还,有偿使用。资金回收后,作为救灾扶贫周转金,有灾救灾,无灾扶贫,周转使用。为管好用好这部分资金,1983年1月,省民政厅印发了《河南省救灾扶贫周转金管理细则(试行)》。1985年4月,河南省救灾扶贫基金会成立。此后,建立救灾扶贫周转金制度和救灾扶贫基金会在全省展开。1995年底,全省已建立救灾扶贫基金会2 279个,基金总额达到2.1亿元。
3.救灾扶贫互助储金会、储粮会。救灾扶贫互助储金会是在救灾救济工作改革中发展起来的互助自救性质的农民自办互助组织。一般以村为单位建立,实行入会自愿,互惠互利。所集储金,丰年时储入银行或用于扶持生产,歉年时用于入会人员的生活安排,实行有借有还。河南省1982年在南召县进行试点,1984年起在全省推广。此后,农村救灾扶贫互助储金会得到较快发展,储金管理使用制度逐步健全。到1995年底,全省已有2.8万个村委会办起了救灾扶贫互助储金会,入会农户达835万户,储金总额达到4亿元。储金会的兴起和发展,不仅在帮助灾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急需资金等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而且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胜困难的积极性,培养了群众互助互济、自我保障、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意识,增强了抗灾自救能力,加快了治穷致富的步伐。
救灾扶贫互助储粮会是在救灾工作改革中发展起来的以储粮备荒为目的的农民自办互助组织。一般以村为单位,丰年设仓储粮(多数采取国库代储的形式),歉年开仓助困,弥补入会人员的口粮欠缺。1985年,开封市所属县区率先试办了农村救灾扶贫互助储粮会。1991年起又在南阳、信阳、驻马店等地区开始试点并推广。1991年信阳地区受灾后,储粮会及时向1.1万户会员借粮56万公斤,并拿出一部分存粮帮助非会员户,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1995年底,全省已有1 560个村委会办起了储粮会,入会农户35万户,储粮11 519万公斤。

☚ (二)五保户供养   四、社会福利 ☛
0000410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23 22:0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