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饲料工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饲料工业

(三)饲料工业

畜牧业的发展必然带动饲料工业的发展,而饲料工业的发展又必然促进畜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为了推动饲料工业的发展,辽宁省政府采取了包括财政贴息促进饲料工业搞技术改造等一系列措施。1985年,辽宁省浓缩饲料总厂成立。1989年,第一家与外国合资的企业——辽阳东方特种饲料厂诞生。据1995年不完全统计,全省有时产1吨以上的饲料工业企业416个,其中时产5吨以上的93个; 三资企业13家,引进外国成套或部分设备的23家; 1995年,双班生产能力达到460万吨,比1990年增长88.5%; 年生产配合饲料190.6万吨,增长1.4倍,实现产值 (1990年不变价格)25.2亿元,增长2.8倍; 有饲料添加剂原料企业19家,年生产6 500吨; 有饲料机械设备制造企业31家。在饲料企业中,1995年生产配合饲料10万吨以上、年盈利500万~2 000万元的大型饲料企业有: 辽宁大成农牧实业有限公司、沈阳嘉荣畜牧饲料有限公司、辽宁鞍山辽河饲料集团、沈阳正大畜牧有限公司,共生产配合饲料61.2万吨,占全省总量的32.1%。

☚ (二)基地建设   (四)动物防检疫 ☛

(三)饲料工业

(三)饲料工业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所售饲料大都由小厂作坊加工,直到1977年,上海市粮食部门将第二碾米厂改建成年生产能力5万吨的饲料加工厂(后改名上海饲料厂)。7月,奉贤县建成年产能力1.5万吨的奉贤饲料厂,当年实际产量1.03万吨,产品均为混合饲料。
1980年,投资85万元,在郊区新建10个小型饲料厂。至1983年,粮食系统共新建和扩建饲料厂42家(其中41家分布在市郊各县),年生产能力分别为6万吨1家、3万吨6家、1万吨30家、1万吨以下5家,年实际生产饲料67.10万吨,比1977年增加66.07万吨。其间,开始研制和生产配合饲料,即在多品种混合的基础上,根据科学配比添加适量的氨基酸、微量元素等添加剂,使饲料的营养物质适应各种畜禽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生产性能的需要。经饲养场饲用,比单品种饲料喂养的报酬率高20%左右。同时试制成功蛋鸭、肉鸡、科研动物和鱼用颗粒配合饲料。与同样配方粉状饲料相比,具有饲料转化率高,长肉快,产蛋多,又便于运输、储运、保管和饲喂等优点。
国务院《1984—2000年全国饲料工业发展纲要(试行草案)》颁布后, 上海饲料工业进入发展和提高阶段。1984年起,先后从英国、意大利、泰国引进配合饲料、全价饲料、特种动物等颗粒饲料设备和对虾颗粒饲料加工机组;建设中型饲料厂9家,形成大型厂在市区,中型厂在各县饲料销售中心地段,小型厂在几个乡联接地区的布局,并对24家饲料厂进行更新改造;选用了电子机械配料秤、卧式混合搅拌机、颗粒压制机等先进设备,配料工序实行电脑自动控制等现代化设施;对工艺落后,设备陈旧,设施简陋,影响产品质量和交通不便,流向不合理的11家饲料厂,予以并、转、停,使上海饲料工业逐步规范化,生产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1987年,全市饲料总产量117.0万吨,其中配混合饲料产量103.83万吨(包括颗粒饲料),占总产量的91.5%。
1988年4月,松江县配合饲料厂投产时,当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市委书记的江泽民同志,亲笔写了“振兴饲料工业,为副食品生产服务”的题词,指明了饲料工业的发展方向。同年,市政府实施“菜篮子”工程,把饲料工业作为其重要保障体系之一。在资金、政策、物资等方面给予一系列扶持,从市副食品生产基金中安排8 000万元低息贷款,用于技术改造,由饲料工业企业滚动使用;每年安排部分化肥和工业品,用于兑换饲料原料;每年安排一定的外汇额度,用于进口鱼粉;对饲料工业企业实行税前还贷政策;投入大量资金,组织科技人员进行《猪禽预混合饲料系列配方及产品检测技术研究》和全价饲料等科研项目攻关,有17个项目分别获得商业部、内贸部和上海市科技成果奖,研究成果被推广应用并形成商品化生产的有11项。1990年8月,经国家技术监督局抽查,上海63家饲料厂的产品合格率达到89.5%,名列全国第一,其中粮食系统所属饲料厂的产品合格率达到100%。
至1996年,全市有饲料加工厂110家(97家分布在郊县),其中年产万吨以上的饲料厂50家,年生产能力285万吨。实际年总产量166.60万吨,其中配、混合饲料161.51万吨(包括颗粒饲料)。饲料产品有猪、鸡、鸭、鱼、奶牛、对虾、兔、实验动物、观赏动物、特种动物、珍稀动物等饲料11个系列。
1977—1996年全市饲料产量见表6-4-3。

表6-4-3 1977—1996年饲料产量

单位: 万吨
年 份产 量年 份产 量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03
2.95
7.14
14.30
26.70
36.10
67.10
73.10
84.60
104.0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17.0
170.40
181.0
177.0
179.10
187.30
168.60
182.60
192.90
166.60
☚ (二)面粉工业   (四) 油脂工业 ☛

(三)饲料工业

(三)饲料工业

1. 配(混)合饲料生产。贵州饲料工业始建于1983年,由省粮食系统投资600万元起步。经过10年的发展,到1990年全省已建成74个饲料企业,累计形成了年产51.8万吨的生产能力。其中以生产猪饲料为主,1990年产量28.12万吨,占饲料总产量的48.4%。按400公斤生产一头肥猪计,可满足85万头肥猪需要,占当年出栏肥猪的11.5%。同期畜牧部门也开始经办饲料工业,主要是生产浓缩饲料的小企业,1990年已达到64个,生产能力6.19万吨,当年实际生产添加剂5.5吨、浓缩料1 331吨、配合料7 311吨、混合料6 193吨(表3-4-6)。

表3-4-6 1983—1990年贵州饲料工业情况

年度饲料工
业产值
(万元)
饲料产量
(吨)
其中: 浓缩料
(吨)
饲料企业
(个)
生产能力
(万吨)
19831 96857 355   
19842 88984 495 6514
19853 354135 225   
1986
1987
1988
1989
5 908
7 326
9 784
195 803
95 000
339 862
236 759
   
199010 579281 2133 4637428.12

2. 草山草坡资源开发利用。1985年查明,全省有草山草坡428.73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24.3%,是现有耕地的2.3倍。其中33.3公顷以上成片草山草坡203.86万公顷,零星草山草坡224.86万公顷。草山草坡总面积中可利用面积362.5万公顷,占84.4%, 目前已利用面积245.94万公顷, 占可利用面积的67.9%, 其余的32.1%的草山草坡未开发利用。
贵州牧草品种资源丰富,全省维管束植物250科、1 543属、5 593种,分别占全国的71%、49%、21%。其中可供家畜采食利用的1 441种。在贵州山区地貌多样的环境条件下,形成了多样牧草品种群落。据1 252个牧草地样方测定统计,禾本科占79%,豆科占0.96%,豆科牧草出现频率为23.5%。牧草生长期为9—11个月。河谷地区终年常绿,牧草再生产力强,年可刈割3—4茬。南部的黔东南、黔南和黔西南三自治州亩产鲜草907—967公斤,黔西北地区亩产728公斤,黔北地区亩产818公斤,约7—15亩草地可饲养一头黄牛单位。除草山草坡外,贵州还有大量的疏林地和林间隙地,这也是放养牛羊的主要场地之一。另外,在现有耕地中,田、土坎及隙歇地占有很大面积,且水肥条件较好,亩产草在1 500公斤以上,也是牲畜的重要饲草来源。
种植业提供的大量作物秸秆与秕壳、藤蔓,加上草山草坡产草量,形成了贵州互补性的饲草链: 当年11月到次年3月、4月,以舍饲为主,放牧为辅,主要投饲稻草、玉米秸杆、谷壳、玉米壳等; 4—10月以放牧为主,利用天然牧草或刈割田坎草地,仅在使役期补饲少量精料。经初步测算,全省农林牧地总产草量约13 841.4万吨,其中农作物秸杆800万吨左右,可养牛1 200万头。
从1980年国家农牧渔业部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在威宁投资18万元飞播7 900亩试验性草地以来,农业部、省、地、县共匹套投入1 800多万元,进行人工种草和飞播牧草。到1990年,已种草130万亩,其中飞播与模拟飞播18万亩。
在草地开发中,认真贯彻国务院颁布的《草原法》和省人民政府的实施细则,实行了草场承包责任制,明确宣布“谁承包、谁管理、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承包期50年不变,并有继承权和转让权,同时对天然草场和退耕地,开展人工种草和封山育草,加快了贵州开发利用草资源的步伐。各地在实践中,已初步探索出符合当地实际的生产模式。
(1) 花溪奶牛基地模式。1982年12月农牧渔业部与贵州共同投资900万元在花溪、水城、惠水、威宁县的20个公社建草场0.67万公顷,发展奶牛,杂交牛5 000头。其中投入220万元建设的花溪奶牛基地,以花溪奶牛场为依托,以奶牛饲养户为基础,以技术服务中心为纽带,面对贵阳市场。主要是利用荒山草坡和零星草地与耕地人工种草饲养奶牛。到1990年,基地已有奶牛饲养户103户,养奶牛479头,比1983年的42户和151头增加61户和328头。其中适龄繁殖母牛259头,年产鲜奶110万公斤。近10年来3次回收贷款139万元,流动资金65万元,固定资产195万元,共399万元,为投资220万元的181. 3%。奶牛生产户收入增加,1990年平均每户纯收入1 263元,比上年增加27.7%,加上种植业收入,为一般农户纯收入两倍多。
(2)乌当奶牛场模式。贵阳市乌当奶牛场饲养奶牛1 700头,是贵阳市最大的奶牛场。该场积极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建设草地畜牧业系统工程,调整奶牛生产结构,实行产销一体化。到1990年,该场已人工种草246. 67公顷,生产鲜奶3 500吨,占全省奶产量39.2%,实现了每亩草地1吨奶。
(3)威宁灼甫模式。灼甫联产示范牧场,是科研—示范—推广—培训相结合的经济实体,并带动场内外300多户农民种草养畜。到1990年已种草139.47公顷,养牛羊3 598个羊单位。1988—1990年3年纯收入22. 86万元,场内6户1989年人均纯收入1 690.65元,场外300多户也达到了专业户,兼业户的标准。
(4)惠水家庭小牧场模式。1982年12月以来,由惠水种草养畜基地集中提供技术、资金、物资服务,建设家庭小牧场。到1988年已发展到124个,种草200多公顷,养猪1 961头,产值47.65万元,户均产值4 843元,并带动500多户兴办了家庭小牧场。
3.草山草坡资源开发成效。
(1)商品牛生产出现了“卖得多、杀得多、发展快”的良性循环。1979—1990年,全省出栏与淘汰牛马538. 5万头,平均每年44. 9万头,年出栏与淘汰率为10%左右。全省出栏与淘汰牛马通过城乡集市成交的421. 35万头,占78.2%,其中国营商业收购67. 4万头,占成交量的16%;通过铁路、公路出境的90. 39万头,占21.5%;余为就地屠宰、加工成成品半成品外运或就地鲜销。据1985—1990年工商部门统计,全省集市成交牛肉71 917吨,相当于活牛129. 5万头,占同期成交活牛马215.65万头的60%。
(2)牛群结构向合理方向调整。适龄繁殖母畜是牛马再生产的基础。1980年全省大牲畜中适龄繁殖母畜144. 1万头,1990年提高到233. 3万头,增长75.8%,母畜占大牲畜的比重由1980年的33. 6%上升到1990年38.4%;当年繁殖仔畜由1978年49. 1万头上升到1990年87.4万头,增长78%;繁殖率由1981年34. 5%上升到1990年36. 9%,其中1988年达40.7%。社会大牲畜年总增量达到12%以上,其中1988年达到15%。这就为进一步转化草资源优势为商品优势奠定了再生产基础。
(3)商品羊生产已形成大宗商品。贵州山区多灌木丛,适宜于发展山羊,1949—1979年连年增长,是贵州畜牧业发展中唯一波动最小的畜种。1981—1990年存栏数虽有波动,但出栏羊增长3.7倍,其中山羊增长5.8倍,绵羊增长1.8倍。1978—1990年全省累计出栏羊580万只,其中国营商业收购290.3万只,占出栏数的50%。山羊皮产量也大幅度增长,一般年份收购40万张左右,1980、1982年分别收购72. 9万张和68. 6万张。此外,绵羊羊毛产量由1978年405吨上升到1990年821吨,增长1倍,95%以上是商品。
(4)牛羊肉商品外调增加,外贸出口增多。1980年贵州调出牛肉1 808吨,占全国的23. 18%,列居第四位;调出羊肉4 040吨,占全国19.61%,列居第二位。1990年商业收购牛12. 68万头,调出活牛7万头,相当于牛肉14 057吨,比1980年增长6. 8倍。大牲畜已成为贵州出省与出口的大宗农产品(表3-4-7、3-4-8)。

表3-4-7 1978—1990年贵州羊及产品情况

年 度存栏羊
(万只)
其中: 绵羊
(万只)
出栏羊
(万只)
出栏率
(%)
商业收
购菜羊
(万只)
皮 张
(万张)
合 计  580.0 290.3 
1978174.427.420.0 41.630.0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207.4
201.9
197.0
189.0
177.5
162.0
147.4
147.4
159.8
167.7
172.6
177.7
29.2
29.3
30.3
32.1
32.4
31.6
31.5
34.6
38.7
40.7
41.1
40.1
32.3
48.4
56.1
54.5
23.4
54.6
48.6
44.4
43.6
46.1
51.3
56.5
18.5
22.9
27.8
27.6
12.4
30.8
30.0
30.1
29.6
28.8
30.6
32.7
35.8
44.6
56.3
37.1
16.8
27.9
6.4
6.0
7.7
4.3
2.6
3.2
54.6
72.9
56.9
68.6
47.6
46.9
15.5
☚ (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四)兽医防疫体系建设 ☛
0001300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23 21: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