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十二时辰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十二时辰制 古代等间距计时制。西周时期已有雏形。据清人赵翼《陔余丛考》,汉武帝改行太初历后,分一昼夜为十二时,从夜半起,以地支为纪。宋代后又将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小时”名称由此而来,与今二十四小时对应关系为: 一时辰相当于百刻计时制之八刻又三分之一,三分之一称为小刻;一小时则相当于四刻又六分之一。四刻为正刻,分初刻、一刻、二刻、三刻;零数六分之一刻又分为四小刻。清初施行96刻制后,一小时等于四刻。民间小历如唐人曹士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