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推进科教兴农
1. 建立相互配套的教育、科研、推广、培训体系。除已建立的地、县、区、乡农口各事业机构外,还有24所职业中学、3所农业科研机构、213所成人中、小学校、228所农民技术学校、1所中等农业学校、1所中等农机学校,年招生规模达21万多人。此外,民办科研所也有较大发展。
2. 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各农业、科研、教育单位根据宜宾实际,广泛捕捉、筛选信息,重点推广各类优良品种、立体种植、饲养、加工等实用技术。在农村建立科学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农业示范村、示范片。仅科委系统就建立了10个科技示范乡、1 021户科技示范户。1983—1990年的8年间,总共进行176项农业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
3. 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农村教育和科技培训工作。“七五”期间,全区围绕“星火计划”和农村种、养、加开展技术培训,共培训各类专业技术骨干9万多人,培训各类农村适用技术126万人(次),造就了一批“永久牌”致富能手。
4. 把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工作落到实处。“七五”期间,通过农业科技集团承包和农业科学研究会,全区共组织实施农业科技重点项目38项,投资25万元。在主要农作物技术上实现了较大突破,半旱式自然免耕、杂交稻、规范化栽培、柑桔优质高产技术、烤烟优质高产技术等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5. 选派科技人员、管理干部到县、区、乡担任科技副县、区、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