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农业开发区通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建造一批闸、站、桥、涵,使灌溉和排涝保证率达到较高的标准。沿海滩涂在修筑海堤后,堤内开发区先做到道路、淡水、供电“三通”,为大规模开发创造条件;废黄河实行“开挖中泓、分段治理”,使故道两侧的滩地一般不再漫水,提供了开发利用的前提;丘陵山区的小流域综合治理从改善生产条件入手,进而实行全面开发。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的改善,抗灾能力明显增强。在1990年15号台风和1991年特大洪涝灾害的侵袭下,黄淮海项目开发区粮食非但未减产,反而略有提高。农业机械拥有量的增加,提高了项目区机械化作业水平,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作用,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同时,乡、村两级社会化服务体系特别是统一供种体系的建设,改变了项目区品种混杂、退化的现象,推广了一批具有抗逆能力的优良纯种,提高了农作物、畜禽、水产品的单位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