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50年代初期,江苏老区工业经济十分薄弱,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苏南老区不到1/3,苏北老区只占10%左右。至1978年,全省农村工业发展一直比较缓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老区工业经济进入大发展时期,1993年全省老区工业产值达到4 449.49亿元,是1978年的100多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87%。许多老区形成了以纺织、轻工、食品、机械、电子、化工、冶金等为主的支柱产业,并涌现了一大批骨干明星企业和享有盛誉的拳头产品,尤其是乡镇企业独领风骚。乡镇企业不仅在苏南老区异军突起,而且在苏北老区也有了较快发展。淮北地区还走出了乡、村、组、联户、家庭五轮齐转办工业的路子。1985年,有11个老区县(市) 乡镇工业产值超过了10亿元。90年代后,乡镇企业通过深化改革,进入了上规模、上水平、外向型、超常规发展的提高阶段。1995年,全省农村工业产值达7 703.25亿元。在苏南老区县(市),乡镇工业产值在总产值中的比重达到80%以上,锡山等县 (市)高达95%以上。1995年,锡山市农村工业产值达748.34亿元,连续13年位居全国第一。张家港、常熟、吴县等三县(市)的所有乡镇,工业产值均超过亿元,不少乡镇已超过10亿元,并拥有一批规模大、起点高、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企业和大中型企业集团,创出了一系列主导产品和名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