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农户家庭生产经营投资
农户在农业资金投入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变化而变化的。从1950年到农业合作化前,农业资金投入主要是农户自身积累。从农业合作化实现以后到农村改革以前,以集体统一生产经营为主要形式,农户主要搞劳动投入,对资金投入并不负担什么责任。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户重新掌握生产自主权,因而就成为农业投资的主体,特别是对当年生产投资,农户占的比重最大,一般约占95%以上。1987年末,全省平均每个农户拥有生产性固定资产623.47元,比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前增加229.08元,增长36.47%。但是,技术装备还很落后,耕作动力中有97.46%属于役畜,大小铁木农具较多,机械化程度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户家庭对生产经营的投入,再加上农民纯收入不多,农户投入能力十分有限。因此,这10多年农户投入的增长,主要是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投资积极性。
据省农调队对5 500农户抽样调查,1990年,尽管农民的实际收入减少,但对农业的投入仍然继续增加,其主要特点是:
❶长期投入和短期投入均有增长,人均按新价计算的当年农业投入为74.08元,比上年增加5.12元,增长7.4%,如按原价计算人均为71.07元,增长3.1%;人均购置大中型铁木农具1.02元,增加0.22元,增长27.5%;
❷主要农业生产资料购买量增加,人均购买化肥47.39公斤,比上年增加8.18公斤,增长9.4%;购买农药0.39公斤,增长5.4%;购买农膜0.14公斤,增长16.7%;
❸生产性固定资产拥有量增多,每百户农民拥有机动脱粒机1.5台,比上年增加0.27台,增长34.6%;拥有抽水机1.4台,增长17.6%;拥有水泵0.76台,增长31%;拥有役畜30.74头,增长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