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森林工业
1.森工企业采运条件。1952年以前,全省没有林区公路,没有运材汽车,更谈不上火车运输,陆运木材绝大部分靠畜力运输。那以后,林区公路从无到有,运材汽车从少到多,水运河道越来越长。1990年,全省林区公路总长已达5 759公里,其中正规公路1 399公里,运材公路4 665公里;汽车727辆,其中运材汽车352辆;木材水运河道长达1 500多公里,经水运出省的木材最高年份达20万立方米;铁路专用线5.02公里。1952年全省木材采伐、集材、转运和贮存还没有一台机械设备。到1990年,已有集材拖拉机21台,绞盘机13台,起重机5台,龙门吊车6台,装卸桥5台,出河机3台。这些机械设备的投产使用,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商品木材产量由1951年的1. 6万立方米提高到1959年的92.6万立方米。60年代以后,为了保护森林资源,实行计划生产,控制采伐,商品木材产量一直在60—80万立方米之间。
2.森工企业后备森林资源。从1985年开始,贵州森工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发展后备森林资源。到1990年,全省森工企业已拥有后备森林资源3. 45万公顷,人均3.43公顷。从1987年开始,森工企业还把开展多种经营作为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来抓。到1990年,开展多种经营项目131个,产品40多种,其中有3个产品出口,4个产品创部优,6个产品填补了省内空白;全年销售收入1 860. 77万元,比1987年增长2.34倍,占全省森工企业总产值的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