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四)水果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四)水果

(四)水果

安徽是多种果树的起源中心之一,全省果树栽培较多或分布较广的有苹果、梨、桃、葡萄、柿、枣、李、板栗、柑橘、枇杷、石榴、梅、樱桃等。新中国成立初期,全省各地开辟荒山、荒坡、荒滩建果园,在黄河故道发展果树生产,到1959年,全省果树面积达42.11千公顷,水果总产6.49万吨。由于果树生产发展快又缺少管理经验和科学指导,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果园保存率急剧下降。1972年以后,栽培面积逐步回升,1977年,全省果园面积又发展到27.35千公顷。此后,直到1985年,全省果园面积一直徘徊在27千公顷左右。1986年,拟定了《安徽“七五”期间水果生产规划》,全省果树生产有了迅速的发展。1987年底,全省成片果园达66.1千公顷,在全国排第16位;零星种植果树700余万株,水果总产量第一次突破2亿千克,达2.2亿千克,在全国名列第18位。到90年代,果树面积和总产增长更快,1994年,果树面积发展到104.04千公顷,比1987年增长57.32%,总产量4.3亿千克,增长96.68%。
1.苹果。安徽从1950年开始陆续从辽宁、山东、河北等省引进大批苹果品种,栽培区域逐步向淮河以北集中,品种由80多个逐步淘汰只剩下金帅、元帅、红星、红玉、国光等几个品种。1983年,从山东、北京等地引进日本苹果新品种红富士,为安徽淮北地区取代小国光找到了一个理想的晚熟品种。到1987年,全省红富士苹果已发展到667公顷,其中砀山、萧县占70%。国家农业部、安徽省农业厅和砀山、萧县人民政府联合投资建设“水果良种和繁育及优质丰产示范园”项目,用3年时间分别在两县建果树良种苗圃16.7公顷(以繁育红富士苹果苗、砀山酥梨苗为主),红富士良种母本园53.3公顷,优质丰产示范280公顷。1994年,全省苹果栽培面积48.6千公顷,占全省水果总面积的46.7%,在各类水果中居第1位;苹果总产量12.99万吨,占全省水果总产量的29.96%,在各类水果中居第2位。
2.梨。安徽栽培区域最广、历史最久的果树之一,全省已查清梨树品种162个。梨的面积、产量在各类水果中多年居第1位。1986年后,梨园面积居第2位,但产量一直遥遥领先,仍居第1位。1994年梨园面积20.74千公顷,占全省水果面积19.94%,总产量16.14万吨,占全省水果总产量的37.23%。
3.葡萄。全省葡萄栽培品种达百种以上。萧县栽培最多。1966—1983年安徽葡萄一直徘徊在670多公顷,1985年上升到1.5千公顷,总产量8 606.7吨。到1994年,全省葡萄栽培面积达3.17千公顷,总产量达2.77万吨,面积增加1.1倍,总产量增加1.9倍。随着加工业发展,栽培葡萄品种结构发生了变化,加工品种占70%,生食品种仅占30%左右。
4.桃。安徽栽培极其普遍,1950年全省有桃树1.47千公顷,占当时水果总面积的22.3%,居第一位。嗣后,桃的生产几度徘徊。到1987年,桃树面积猛增到12.95千公顷,总产量2.17万吨,比1985年桃树面积净增10千公顷,产量提高1倍多。仅萧县、砀山两县黄桃面积就突破6.7千公顷,形成了一个罐用桃生产基地。90年代初,桃树面积有所减少,1993年为10.91千公顷,总产量3.28万吨,比1987年增加1.11万吨。
5.柑橘。1950年全省产橘15万千克,1954年上升到30万千克。50年代后期,曾一度盲目发展,徽州、安庆一带扩种柑橘670多公顷。到1970年,全省橘园不足67公顷,产橘10万千克。进入80年代,组织全省柑橘开发性科研攻关,全省划分9个柑橘生产区,共选出柑橘适宜地块3 937块,总面积12.8千公顷,部分地市已在选出的地块安排种植柑橘。1987年,全省橘园发展到4.3千公顷,零星栽培的橘树218.6万株,总产量提高到5 167.4吨,其中徽州地区、安庆地区两地(市)的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全省的92.7%和88.9%,成为全省两个重点产橘区。1994年全省柑橘面积达2.5千公顷,总产量3 706吨,呈下降趋势。

☚ (三)其他作物   (五)茶叶和蚕桑 ☛

(四)水果

(四)水果

辽宁省果树栽培历史悠久,大苹果从1905年开始引进栽培,是全国老果区之一。苹果产量在60年代曾居全国第一位,70年代居于第二位,承担全国70%的出口任务。梨在辽宁省有300余年的栽培历史,葡萄、山楂、桃、李、杏等果树均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新中国成立前,辽宁省的水果面积较小,1949年果树面积仅存1.6万公顷,产量2.6万吨。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通过扩大面积,调整结构,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使水果生产获得很大发展。

☚ (三)蔬菜   1.水果产量居全国领先水平 ☛

(四)水果

(四)水果

山东水果资源丰富,有16科、90多个品种。主要种类是苹果和梨、桃、葡萄、杏、山楂、柿子、鲜枣等。1990年,水果总产量246.3万吨,名列全国第2位,比1978年增加94.7万吨,比1949年增加221.5万吨。其中:苹果产量143.2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3,居全国第一位,比1978年增加58万吨,比1949年增加142.5万吨;梨总产量31.5万吨,居全国第2位;桃总产量13.9万吨,居全国第一位;葡萄总产量13.9万吨,居全国第二位。历年水果产量情况见表4-2-18。

表4-2-18 水果产量情况

单位: 万吨
年 份水果产量苹 果葡 萄其 它
产量占全国%居全国位次
193380.82.6  2.2   
1949
1950
1951
24.8
29.7
31.3
0.7
0.8
0.9
  5.5
5.7
6.0
0.3
0.3
0.3
1.0
2.8
2.9
17.3
1952
1953
1954
1955
34.1
39.4
35.1
1.0
1.5
1.3
2.3
8.5
10.8
7.5
11.3
3
2
3
2
5.8
7.4
3.3
5.6
0.4
0.4
0.5
0.5
3.1
4.4
3.7
4.8
23.8
195636.61.35.936.80.54.7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37.22.5
2.7
3.8
0.2
2.2
11.3
9.1
11.9
0.6
13.2
26.9
0.9
10.5
5.2
5.0
0.3
0.7
0.8
0.6
0.4
5.1
6.5
7.5
3.0
2.4
22.3
1962
1963
1964
27.12.4
3.8
4.0
10.7
15.3
12.6
 5.8
5.8
4.7
0.4
0.5
0.5
2.3
2.8
2.5
16.2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32.87.0
8.5
1.5
17.5
23.6
  5.5
6.0
10.0
10.0
11.0
0.5
0.4
0.5
0.8
0.8
2.5
2.5
2.5
2.5
2.5
17.3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64.4
68.3
75.8
96.9
82.9
27.3
26.5
32.3
47.0
35.3
34.2
31.0
38.0
36.1
30.5
 14.7
13.6
18.4
20.1
17.5
0.8
0.78
1.04
1.23
1.07
3.0
0.3
5.0
6.1
6.5
18.6
27.12
19.06
22.47
22.53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18.3
128.4
149.1
151.6
176.5
151.5
177.9
154.6
210.7
186.8
212.8
198.1
68.0
67.6
93.7
85.2
119.7
91.8
121.9
92.8
143.3
116.7
145.4
126.9
43.0
39.1
44.4
37.5
41.7
38.8
40.6
38.2
40.5
39.7
40.2
38.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2
26.0
23.5
31.9
26.0
29.2
27.1
31.3
30.5
34.6
29.6
31.8
1.28
1.56
1.03
1.27
1.77
1.17
1.64
3.0
4.9
5.6
7.9
9.2
7.5
7.9
7.2
6.9
6.6
5.6
4.9
4.5
5.0
4.9
5.2
5.3
21.32
25.34
23.67
26.33
22.43
23.73
22.36
23.0
27.0
25.0
24.7
24.9

(续)
年 份水果产量苹 果葡 萄其 它
产量占全国%居全国位次
1987
1988
1989
1990
243.2
262.5
255.9
246.3
157.0
160.3
156.0
143.2
36.8
36.9
34.7
33.2
1
1
1
1
34.3
39.4
35.9
31.5
14.1
18.6
21.1
13.9
6.3
9.2
10.0
16.4
31.5
35.0
32.9
41.3
1990年比1933年增减165.5140.6  29.3   
1990年比1949年增减221.5142.5  26.013.615.424.0
1990年比1978年增减94.758.0-4.3 -0.412.639.58.07
☚ (三)其它农作物   (五)蚕茧和茶叶 ☛
0001768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25 13:0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