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通过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了农业的突破
大规模的综合开发治理和高科技、高标准、高质量形象工程建设,发挥了强大的示范、辐射作用,带动了全省整个农业的发展。朝阳地区重点田开发建设,抚顺、本溪、丹东地区酸性土壤改良,全省各地的稻麦开发、保护地开发、果树开发、黄牛开发、海淡水养殖开发,都得到了蓬勃发展。开发前的1987—1988年,全省平均每年净调入粮食125万吨之多。农业综合开发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32.5万吨。“八五”期间,全省平均粮食产量达到1 510万吨,比“七五”期间年均增产250万吨。农业综合开发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占全省同期新增粮食能力的份额由25%增至41%。进入90年代以后,全省粮食一举达到总量基本平衡,人均粮食占有量和人均肉、蛋、水产品和水果占有量均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使辽宁农业生产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表4-4-2 生产条件改善情况
工程项目 | 第一期 (1988—1990年) | 第二期 (1991—1993年) | 第三期 (1994—1996年) | 第四期 (1991—1996年) | 合 计 (1988—1996年) |
改造中低产田 (万公顷) | 5.4 | 13.01 | 21.37 | 4.42 | 44.20 |
开垦宜农荒地 (万公顷) | 1.27 | 3.74 | 1.36 | 0.14 | 6.51 |
营造防护林 (万公里) | 0.22 | 2.33 | 2.36 | 0.54 | 5.45 |
改良草场 | | | | | 27.63 |
(万公顷) | 0.10 | 0.13 | 0.28 | — | |
新增、改善灌溉 面积(万公顷) | 6.14 | 11.14 | 13.87 | 2.76 | 33.91 |
新增、改善排涝 面积(万公顷) | 4.00 | 7.95 | 15.68 | — | 27.63 |
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万吨) | 20.67 | 39.27 | 60.1356 | 12.4 | 132.475 |
增加人均纯收入(元) | 285 | 305 | 335 | 410 | 3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