𠗲;凌1lin213lin213❶冰或结冰。 《说文·仌部》: “𠗲, 仌出也。 从仌, 朕声。《诗》 曰: ‘纳于𠗲阴。’”段玉裁注: “仌出者, 谓仌之出水文棱棱然。轻读为力膺切,重读则里孕切,今俗语犹尔。《豳》诗 ‘三之日纳于凌阴’,传曰: ‘凌阴,冰室也。’ 此以冰释凌,以室释阴,非谓𠗲为仌室也。 郑注《周礼》 ‘凌人’ 径云 ‘凌, 冰室也’, 似失之。”“凌” 同“𠗲”。 《初学记》卷七引应劭《风俗通》: “积冰曰凌。”段氏所言甚是。例如,《楚辞·景差〈大招〉》: “冥凌浃行,魂无逃只。”朱熹集注: “凌,冰冻也。”唐孟郊《羽林行》诗: “挥鞭快白马,走出黄河凌。”宋苏辙《河水复结复次前韵》诗: “引纤低徊疑上阪,打凌辛苦甚攻城。” ❷锥状的冰。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十七: “唐天宝中,长安雨木冰,宁王薨。谣曰: ‘冬凌树稼达官怕。’”所谓“雨木冰”,当是指树上挂着冰凌,北方称“树挂”。沙汀《还乡记》云: “冬天,往往一夜之间,连植物上的露水都凝成了冰,俗称下了凌。” “冬凌树稼”所写,应该就是这种情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