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诺双头垄断模型
1838年,法国数理经济学家古诺(A.Cournot)提出的双头垄断厂商的行为模型。 该模型有三个基本假定:(1)双头垄断厂商的产品同质;(2)猜测产量(即一方增加(或减少)产量导致另一方增加(或减少)的产量)的变量为零,即 ,也就是说,双头均假定竞争对手的产量不变;(3)两厂商采取相同的价格。该模型要解决的问题是:(1)双头各自将生产多少产品?(2)市场价格是多少?(3)双头各自的利润是多少? 设A、B为模型中的双头,它们各自面临的需求曲线是共同的市场需求曲线P=f(qA+q)B),各自的成本函数为: TCA=TCA(qA) TCB=TCB(qB) 则利润函数分别为: VA=TRA-TCA=f(qA+qB)·qA-TCA VB=TRB-TCB=f(qA+qB)·qB-TCB 可见,每个寡头的利润不仅是本身产量的函数,而且也是竞争对手——另一个寡头产量的函数。 如果A厂商猜测出B厂商的产量为qB,它就能根据最大化条件进行生产,即: 正是基于反应函数方程组 的解,即E点所表示的产量组合(qA,qB),双头得以确定各自的产量,并进而确定市场价格及各自的利润数量。 在古诺模型中,两寡头均视对手的反应函数决定自己的最大利润产量,因此,均以对手的既定产量为前提,它们都是对方产量的被动追随者,所以均视对手为领先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