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音
指常用的双音节词在口语中合成一个音节的现象。合音现象容易发生在说话较快时,往往是弱化、减音的结果。一般取前一音节的声母、后一音节的韵母和声调。如苏州方言“ ”(不要)[fi 513]取前字“勿”[fr 4]的声母和后字“要”[i 513]的韵母和声调合成。有的合音在口语中慢说时仍然分成两个音节,快说时才合成一个音,也有的已凝固成不再分拆的*合音字。有的合音只取前头音节的声母和后头音节的韵尾,主元音另有变化。如北京话“不用”bu yòngpu 5 yoη ]。读为“甭”beng。由于合音法与反切原理相合,所以有人认为合音法为反切的始祖。不过合音的产生是无意的,不象反切那样被有意作为一种注音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