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存实亡
[结构] 并列式。 [释义] 名义上还有,实际上已经不存在。 [出处] 《韩非子·南面》:“惑主不然,计其入不计其出,出虽倍其入,不知其害,则是名得而实亡。”唐·韩愈《处州孔子庙碑》:“虽设博士弟子,或役于有司,名存实亡,失其所业。” [功能、例句] ❶ 作谓语。 杨沫《青春之歌》二部三四章:“但是眼前中华民族的出路在哪里呢?东北已经沦陷四年多,华北也早就名存实亡……” ❷ 作定语。刘醒龙《黑蝴蝶·黑蝴蝶》一〇:“一到傍晚屋内就空无一人,直到月亮东升或西隐时,才从森林的各个角落里,回到名存实亡的集体户宿舍。” [附条] “名存实废”。明·李东阳《冀州城重修记》。 [同义] 名不副实 徒有虚名 有名无实 [反义] 名副其实 名不虚传 名实相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