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酸若苦,陈吴羹些。
【集释】: 王逸:言吴人工作羹,调和甘酸,其味若苦而复甘也。 刘良:吴人善作羹,和调适酸苦皆得中。 洪兴祖:若,犹及也。 羹,音郎, 也。《集韵》云:《鲁颂》、《楚辞》、《急就篇》,羹与房浆爲韵。 《淮南》:荆吴芬馨以嚂其口。嚂,音蓝。 又云:煎熬焚炙调齐和之适,以穷荆吴甘酸之变。注云:二国善醎酸之和。 朱熹:若苦之若训及也。 吴羹,吴人工作羹也。 王夫之:和,以和羹者。 林云铭:吴人善作羹,煮牛腱,又调以味如吴羹也。 蒋骥:吴羹,吴人工作羹也。 胡文英:羹叶冈。 若,顺也。和其酸,若其苦,吴人作羹,恒以此爲美也。 王闿运:此谓陈少牢之奠。 王泗源:和,和调。 若,连词,与。羹,古行切,古音冈,今故楚地许多地方仍读冈音,吴地长于作羹,故云吴羹。 蒋天枢:和,调和。《説文》:“若,择菜也。”谓调节酸使适中,复选取少量苦味爲药剂以爲吴羹,当肥牛腱之后,复以薄具酸苦之吴羹爲之继也。《淮南·本经训》:“调齐和之适,以穷荆吴甘酸之变。”是调和甘酸,荆吴所擅也。 何剑熏:“若”同“糅”,亦“和”也。上文“挐黄梁”,王逸训“挐”爲糅,余读爲糅。“若”“如”音亦相同,故“若”读爲“糅”也,以物参杂于他物之中曰“糅”,亦曰“和”,此《辞》则“和”“若”同义。 汤炳正:陈,列。吴羹,吴地之羹。 《淮南子·本经训》:“以穷荆吴甘酸之变”注:“二国善成酸之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