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历(1—4歷5;6曆*厯1—4*歴5;6*厤)★★★ 00473名

lì ❶动经过;经历。历时3年|历尽千辛万苦|历程 →❷名亲身经历的事。简历|来历 →❸形过去的各个或各次。历年|历代|历次 ❹ 副 一个一个地。历游名山大川|历访各位专家|历数 →❺名历法。阳历|农历 ❻名 记录年月日和时令季节的书、表、册、页等。日历|年历|挂历用法说明跟“厉”不同。由“历”构成的字有“雳” “沥”等。
经历;经过。用于书面语。能作带宾、带补谓语。 ~尽艰辛|~尽千辛万苦。 ❶经历;经过。用作语素构成合成词。 来~|阅~|学~|资~|病~。 ❷历法;记录年月日和节气的书、表。用作语素构成合成词。 阳~|阴~(农~)|日~|年~|天文~。 遍;一个一个地。用于书面语。常作单音节动词的状语。 ~访名家|~数其罪恶行径|~试诸方,均不见效。 【词语】 历次 历代 历法 历届 历来 历历 历练 历年
字源解说 本 字“历” 歴,甲骨文 = (林,山野)+ (止,行进),表示穿过丛林。造字本义:翻山越岭。有的甲骨文 误将 (两个“木”)写成 (两个“禾”)。金文 在甲骨文 基础上加“厂” (石崖),表示攀崖过岭。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俗体楷书 写成“厂”形、“力”声的形声字,“千山万水走遍”的本义线索消失。 古代称爬山为“歴”(历) ,称过河为“涉”*。 合并字“暦” 厤,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歴”的省略,表示穿越、经过。暦,金文 = (厤,“歴”的省略,穿越、经过)+ (日,时光,岁月),表示经过一段时间。造字本义:时光流逝,经过一段时间。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 历 文言版《説文解字》:歷,過也。从止,厤聲。 历 白话版《说文解字》:历,经过。字形采用“止”作边旁,采用“厤”作声。 曆 文言版《説文解字》:曆,厤象也。从日,厤聲。《史记》通用歷。 曆 白话版《说文解字》:曆:历象。字形采用“日”作边旁,采用“厤”作声旁。《史记》中“曆”与“歷”相通用。 引申线索

字源解说
、 、 、厤、歴、歷、曆、 ,这八个字形,同源而关系复杂。“厤”是“ ”的异体字,是“ ”的本字;“ ”是“歴”的本字;“歷”是“歴”的异体字;而“曆”是“歷”的异体字。 ,甲骨文--/021li/11jia00.gif)  (林,丛林) (止,即“趾”,脚板),表示穿行于大山丛林。金文(“曆”的局部) 省去甲骨文字形中的“止” ,加“厂” (山崖),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林” 写成“野” ,强调翻山越岭,穿行林野;后写成“歴”。当“ ”、“ ”和“歴”由本义动词“空间上穿行、经行”,引申出动词“时间上度过、经过”,并由此引申出名词“推算日月运行与季节时令变化、指导农业生产的纪时法”之后,甲骨文异体字“ ” 用“秝” (农田里的庄稼)代替“林” (丛林),表示指导种麦栽稻的纪时法。有的甲骨文“厤” 综合字形“ ”与“ ”。金文 、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为了强调“厤”与四季时令、种田方法的关系,金文 、 再加“日” 或再加“田” 。造字本义:名词,推算日月运行与季节时令变化以指导农业生产的纪时法。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古籍多以“歷”和“曆”代替“ ”、“ ”、“ ”、“厤”、“歴”、“ ”。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厤,治也。从厂,秝聲。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厤,依据农历管理田地。字形采用“厂”作边旁,采用“秝”作声旁。
【字族索引】 历 力
【同音字】 l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