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木鸟
中药名。 出《本草纲目》。别名:鴷,斫木,山啄木,火老鸦。 为啄木鸟科动物绿啄木鸟Picus canus Gmelin等的肉或全体。绿啄木鸟体长约30厘米。 嘴尖直,坚硬如凿。舌细长而能伸缩,先端列生短钩。雄鸟头顶红色,雌鸟头顶无红色。脚短,有4趾,2趾向前,2趾向后,均有锐利的钩爪。 栖息于山林间,攀树钩食蛀虫。营巢于树洞里。分布较广,除新疆及西藏大部分地区外,到处可见。味甘,性平。 补虚,开郁,平肝。治虚劳,疳积,噎膈,痫病,痔瘘。《嘉祐本草》:“主痔瘘及牙齿疳 、蛀牙。”《本草纲目》:“治风痫。”内服:煎汤或煅存性研末为散。外用:煅末纳龋齿中。 ❶ 治瘘有头,出脓血不止:啄木(鸟)1只,烧灰,酒下2匕(《姚大夫方》)。 ❷ 治虫蛀牙齿疼痛:啄木鸟烧灰存性为末,纳蛀孔中(《千金要方》)。 ❸ 治男女痨病:啄木鸟1个。 装密闭容器内封固,用火烧透,取出研成细末。分3次,黄酒冲服。 ❹ 治妇女痨病:啄木鸟1个(瓦焙干),旋覆花、当归尾各9克。 共研细末。分4次服。早晚各服1次。黄酒为引,取汗。 ❺ 治小儿不能站立行走:啄木鸟1个。用开水烫去羽毛,煮熟。 将肉和内脏全部食下。残留的骨骼、爪、嘴等。 瓦上焙焦,研成细末,服下(3方以下出《吉林中草药》)。 |